第13期 | |
涟源市植保植检站 | 2025年08月04日 |
一、发生实况
迟熟一季稻大多处于孕穗期、抽穗扬花期,晚稻大部分即将步入分蘖盛期,其生长态势迅猛且良好。7月26日至8月4日,市植保植检站测报人员在桥头河、杨市、湖泉、龙塘、湄江等地开展调查,当前我市晚稻、迟熟一季稻病虫害发生状况如下:
1. 二化螟:二化螟的幼虫、蛹、成虫同时存在,世代重叠现象显著。平均每亩虫伤蔸率为6.02%,虫伤株率为1.20%,活虫数量达1502头。高丘虫伤蔸率为15%,虫伤株率为3.5%,活虫数量为5340头,与去年同期持平。
2. 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蛾的迁入与本地虫源出现重叠,世代虫态重叠特征明显,平均每亩幼虫数量为3412头,蛾量为85只,卵粒数量为3500粒,卷叶率为1.1%。高丘幼虫数量为8400头,蛾量为400只,卵粒数量为7400粒,卷叶率为1.85%,与去年同期偏低。
3. 稻飞虱:晚稻每百兜虫量为487只,高丘为740只,较去年略有增加。
4. 稻苞虫:局部发生,平均每亩幼虫数量为320头,高丘幼虫数量为2400头。
5.赤斑黑沫蝉:局部发生,主要是靠山边和灌木丛的丘块发生比例大。
6. 纹枯病:迟熟一季稻平均每亩病兜率为12.1%,病株率为3.28%,病指为0.41。高丘病兜率为35%,病株率为8.75%,病指为1.35,高于去年。
7. 稻瘟病:平均每亩病兜率为5.40%,病株率为1.05%,病指为0.08。高丘病兜率为35%,病株率为10.75%,病指为2.15,高于去年。
随着桥梁田中稻逐渐成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会向晚稻转移,害虫基数将进一步增大,我市晚稻下一阶段病虫害将呈偏重发生态势,部分丘块会出现大发生情况。各乡镇(街道)农技站需高度重视,强化田间调查工作,及时指导广大农户依据田间墒情、虫情实际状况,采取分类施策的方式,切实抓好防治工作。
二、防治意见
1. 防治对象:针对晚稻及迟熟一季稻,主要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兼治赤斑黑沫蝉、稻苞虫、稻瘟病,老稻瘟区和优质感病品种在始穗期和齐穗期尤其要注意防治穗颈稻瘟和稻曲病。
2. 防治时间:8月10- 16日,或达标防治。
3. 推荐药剂:一是针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苞虫,可选用四唑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等。二是针对稻飞虱、赤斑黑沫蝉可选用烯啶·吡蚜酮、噻虫嗪、三氟苯嘧啶等。三是针对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可选用四氟醚唑·肟菌酯、苯甲·丙环唑、肟菌·戊唑醇、己唑醇等。老稻瘟病区及易感品种须添加春雷霉素或稻瘟灵进行预防。
特别提示:药剂需现配现用,注意轮换使用农药。施药时田间应保持有浅水层。
公益提示:
1、融合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助力化学农药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2、科学使用农药,注意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3、严格实施植物检疫,守好农业生物灾害防控第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