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期
洞口县植保植检站 2025年07月23日

中稻穗期病虫害防控技术意见

当前我县中稻处于孕穗末期至抽穗期,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但目前中稻田间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残虫量较多、稻飞虱近期迁入量增幅很大,田间虫卵量较大、卵、若(幼)虫、成虫多虫态并存,世代重叠严重;纹枯病处于垂直扩展期,穗颈瘟和稻曲病流行风险高;破口至齐穗期是病虫集中危害期,也是病虫防控的关键时期。

鉴于中稻病虫害呈现多发、重发态势,防控形势严峻,各乡镇、街道(管理区)务必高度重视,安排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调查,做好分类指导,各种植户、防治组织应密切关注病虫发生动态并及时做好防治,确保中稻丰产稳产。

一、发生实况:

我站7月15-21日在竹市、花古、花园、醪田、高沙等乡镇(街道)调查:①稻飞虱:中稻田间发生不均衡,成、若虫130-6325只/百蔸,略高于去年同期,据智能测报灯数据显示:从7月14日开始,迁入量持续猛增,单灯平均诱虫量达682-1445只/天 (前期诱虫量0-279只/天),为大发生趋势,预估局部会大暴发。②稻纵卷叶螟:田间每亩有蛾347—4512只,低于去年同期。③二化螟:亩残虫量738-5217条,低、高龄幼虫都有,高于去年同期。④纹枯病:中稻纹枯病进入垂直扩展期,病蔸率3.6%-33.9%,略高于去年。⑤稻瘟病:病蔸率3.7%-6.9%。略高于去年同期。⑥其他:水稻白叶枯病局部发生。

二、防治对象:主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穗瘟、纹枯病,兼治二化螟、稻杆潜蝇、稻水象甲(发生区)、稻蝽象、稻曲病、白叶枯病(发生区)等。

三、防治时间: 7月28日-8月4日,具体防治适期结合中稻生育期,宜选破口前防治一次,视田间情况隔7-10天再防一次。

四、防治药剂:

1、防治稻飞虱药剂:10%三氟苯嘧啶、80%吡蚜酮·烯啶虫胺、70%呋虫胺·吡蚜酮、80%烯啶·吡蚜酮、50%吡蚜酮•异丙威等。

2、防治稻纵、二化螟药剂:20%四氯虫酰胺、6%阿维·氯苯、10%阿维·甲氧虫酰肼、16%甲维.茚虫威等,虫口密度较低的可选用苏云金杆菌(8000IU/微升以上)、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80亿孢子/克以上)、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获得登记的微生物药剂防治。

3、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药剂:75%肟菌·戊唑醇、40%春雷·三环唑、25%吡唑醚菌酯、18%苯甲·丙环唑、25%嘧菌酯等。

4、防治白叶枯病药剂:20%噻菌铜+ 2%春雷霉素、20%噻唑锌+10%多粘类芽孢杆菌等,视田间发病情况,间隔7-10天连防2-3次。

五、注意事项:

1、破口-齐穗期是水稻生育敏感期,为防药害产生,注意加大用水量,亩用水量50公斤;提倡添加助剂,提高农药利用率;

2、加强对优质稻品种、私人散装种子穗颈稻瘟病的田间观察,注意及时防治;鉴于稻飞虱迁飞量大和当前气温利于飞虱繁殖,容易暴发成灾,注意及时做好防治。

3、施药田块保持3-5㎝浅水层。药剂应选择持效性和速效性药剂相结合,并交替轮换使用;要避免高温、强光照下用药,高温天气施药应在上午11点前或下午4点后施药,微生物药剂(如球孢白僵菌)宜在阴天或傍晚施药,避免强光紫外线影响活性;

4、施药后田间应加强检查,对于防效欠佳的田块及时进行补防;

5、稻纵卷叶螟为害白叶多的田块,建议添加叶面肥喷施。


公益提示

1、融合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助力化学农药减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2、科学使用农药,注意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科学合理轮换用药,延缓病虫害抗药性产生。

3、严格实施植物检疫,守好农业生物灾害防控第一关。

【纠错】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