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期 | |
祁东县植保植检中心 | 2025年07月15日 |
2025年祁东县早稻种植面积32.4万亩,中稻种植面积23.69万亩,晚稻预计种植面积33.4万亩。根据我县历年中晚稻病虫发生规律,结合早稻病虫发生实况、耕作栽培特点、气象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预计我县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其中:二化螟大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25.3万亩次;纹枯病中等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79.5万亩次;稻飞虱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41.2万亩次;稻纵卷叶螟中等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79.1万亩次;稻曲病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3.8万亩次;稻瘟病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0.4万亩次;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轻发生,预计发生面积0.06万亩次;稻蓟马、稻秆潜蝇、稻胡麻叶斑病等在局部地方将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草地贪夜蛾在玉米上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0.33万亩次。其主要依据是:
一、病虫基数
(一)二化螟:据田间调查,全县早稻加权亩平残虫量1500条,最高达10000条,现中稻田二化螟发育极不整齐,世代重叠严重,加权平均亩有幼虫量1650头,高达18000条。随着早中稻成熟收割,二、三代基数将快速上升。
(二)稻飞虱:中稻百蔸飞虱238只,百丛最高虫量达1120只,田间卵量大,加之中稻进入孕穗至灌浆期,植株营养丰富,利于飞虱取食繁殖,若不控制则有较高暴发风险。
(三)稻纵卷叶螟:7月上旬以来,有断源迁入,加之7月上中旬的台风天气,局部中稻(一季稻)蛾量较大,全县中稻平均蛾量200--350只,高500只,一季晚稻亩蛾量280--400只,高1000只。
(四)纹枯病:据我站近期调查,中稻纹枯病平均病蔸率6.1%,病株率2.1%。早稻纹枯病偏重发生,且田间纹枯病菌核广泛存在,为中晚稻纹枯病偏重发生奠定了基础。
(五)稻曲病:今年我县中、晚稻优质稻种植面积大,如果破口抽穗阶段遭遇连续阴雨天气,感病品种种植区,有大发生的可能。
(六)稻瘟病:上半年发生0.5万亩次,轻于去年同期。但在老病区及感病品种种植的地区,一旦易感生育期孕穗抽穗阶段遭遇多雨天气,穗颈瘟在局部地区将有大发生的可能。
(七)草地贪夜蛾:上半年在我县玉米上发生面积小于去年同期。今年玉米播种面积大,食源充足,秋玉米面积小,面临本地虫源和回迁虫源双重压力,预计草地贪夜蛾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
二、栽培因素
一是桥梁田增加。近年我县中晚稻种植面积稳中有升,中稻栽插期长,桥梁田增加,利于害虫辗转为害。二是部分品种抗性减退。病原菌生理小种分化、常规品种自留种抗性退化以及极端气候因素影响稻瘟病流行风险增加。三是栽培密度增加。机插秧大面积的推广(田间密植),加之种植户偏施或迟施氮肥等种植习惯,导致水稻田间生长量增加、郁蔽度变大、通风透光性降低,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害虫的生长增殖及病害发生流行。
三、气象条件
据县气象部门预报,预计7月至8月降雨量为120~180毫米,和常年同期相比,偏少2-4成左右;雨季结束后有持续高温热浪天气,盛夏高温日数45天左右,较常年偏多5-6天,大部地区有气象干旱发生。有1-2个登陆台风影响我县,强度重于常年。有利于水稻“两迁”害虫和二化螟等发生为害。
四、其它因素
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甲氧虫酰肼抗性升高;褐飞虱对吡蚜酮、噻虫嗪、噻嗪酮产生高水平抗性等。
公益提示:
1、融合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助力化学农药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2、科学使用农药,注意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3、严格实施植物检疫,守好农业生物灾害防控第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