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 | |
双牌县植保植检站 | 2025年04月28日 |
各乡镇病虫测报点冬后调查,各类型田二化螟冬后基数每亩一般为0—16820头,全县每亩加平为1549头,比去年同期增加。其中板田加权平均13528头,翻耕田加权平均23头,绿肥田516头,春季作物田252头。全县二化螟平均死亡率3.2%,比去年同期减少。预计今年二化螟呈大发生态势。4月下旬,县监测点已出现越冬代二化螟灯下蛾峰,预计卵孵盛期在4月29日-5月14日,卵孵高峰在5月3日—5月9日。
各乡镇务必高度重视,扎实做好二化螟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和防治警报,同时加强防控技术指导,全力压低一代二化螟虫口基数,打好二化螟防控攻坚战。
防治对象:一代二化螟。
防治适期:5月4日—5月10日,迟插田适当推迟。
防治指标:枯鞘株率达3%或枯鞘丛率达到5%。
推荐药剂:田间虫口基数较低时,可选用阿维菌素(5%以上)、乙基多杀菌素、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80亿孢子/克以上)、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获得登记的生物农药防治。化学防治可选用甲氧虫酰肼、溴氰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以上)、氯虫苯甲酰胺(高抗性区域停用)、阿维·甲氧虫酰肼、乙多·甲氧虫等药剂。世代重叠严重时建议增加氟铃脲等杀卵性较强的药剂。
防治时田间要保留浅水层,施药后保水5—7天,施用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甲维盐时,要避免在中午高温、强光照情况下用药。
公益提示:
1、融合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助力化学农药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2、科学使用农药,注意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3、严格实施植物检疫,守好农业生物灾害防控第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