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 | |
耒阳市植保站 | 2025年05月06日 |
去冬今春,气温偏高,降雨偏少,二化螟冬后死亡率低,据植保站调查,全市二化螟冬后基数平均为9124条/亩,具备大发生基数条件。测报灯下4月28日至5月5日出现二化螟成虫高峰,日诱蛾平均83头,最高日121头。4月29日在马水、新市、小水等乡镇调查早插田,亩平蛾量220头,亩平卵量86块。根据二化螟发育进度调查、结合性诱、灯下诱蛾数据及气象预报综合分析,全市第一代二化螟将大发生,成虫羽化高峰出现在4月28日-5月6日,卵孵高峰将出现在5月上中旬。
抓好一代二化螟防治是全年二化螟防控的关键,是压低虫口基数、减轻中后期防治压力的重点,能有效提升水稻大面积单产,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同时,今年部分易感稻瘟病的低镉品种推广面积大(中安、中阻系列),要积极做好稻瘟病的预防。各乡镇农技中心务必加强调查监测,准确掌握水稻病虫害发生动态,分类指导种粮大户、水稻种植合作社及广大农户做好防治工作。
防治对象:主攻二化螟,兼治稻蓟马,预防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防治时间:5月10-16日,根据移栽先后顺序普治早稻、早插中稻等。未实施带药下田的早插田可提前2-3天用药,选择无雨天气施药,力争一次用药过关。药后7天检查防治效果,对田间枯鞘较多的田块进行第二次施药。
防治药剂:防治二化螟可选用甲氧虫酰肼、溴氰虫酰胺、阿维·甲氧虫酰肼、乙多·甲氧虫、阿维菌素(5%以上)、乙基多杀菌素,同时添加氟铃脲等杀卵性较强的药剂。防治稻蓟马、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可选用70%吡蚜·呋虫胺、50%吡蚜酮或吡虫啉。预防稻瘟病可选用稻瘟灵(40%以上)、春雷霉素(2%以上)、肟菌·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