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期
茶陵县植保植检站 2025年07月02日

打好中稻保苗仗

当前早稻进入灌浆期,中稻进入分孽期,晚稻正处在秧苗期。复杂的苗情结构,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病虫发生为害。

一、发生实况

1、稻飞虱 第四(3)代稻飞虱在持续迁入与本地繁殖,6月19日至6 月26日出现1个明显高峰,高峰日21日、6月24日单灯虫量214只、208只,7月2日田间调查中稻百株飞虱有若虫298只,成虫42只、卵189粒,带卵株率10%,达到防治指标,预计二、三龄若虫高峰期出现在7月4-15日,中等发生。

2、二化螟 早稻一代二化螟发育进度不整齐,田间残虫量始终1890头左右,自6月上旬开始陆续进入化蛹期,6月20-29日出现1个明显羽化高峰期,高峰日出现在6月25日,单灯蛾量83头,田间赶蛾量为498头,根据目前二化螟发育进度,预计在二代二化螟在7月2-10日陆续进入孵化期,高峰日出现在7月6日,一、二龄幼虫出现在7月4-12日。中等发生。

3、纹枯病 在中稻上处在水平扩散期,中稻病蔸率平均为0.1-2%不等,最高发病蔸率为5%;发病株率平均为0.5-7%不等。在高温高湿天气条件下会发生流行。

4、稻纵卷叶螟 第四(3)代稻纵卷叶螟在6月21日、25日、29日出现少量迁入。7月2日田间蛾量为15-26头,卵量约1300粒左右。卵孵高峰期7月上旬,虫情轻发生。

5、稻瘟病 适温、高湿、大风天气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流行,目前中稻上很难发现叶稻瘟,但要注意预防稻瘟病,特别是注意迟熟早稻穗颈瘟发生流行。

6、稻蓟马、稻杆潜蝇、南方黑条矮缩病、福寿螺   稻蓟马在分孽期中稻田发生明显为害;稻杆潜蝇在局部田块有为害现象;当前白背飞虱比多,有利于南方黑条矮缩病的传播,特别是晚稻秧苗,在已做好拌种的基础上继续加强白背飞虱的防治,达到“治虱防矮”目的。福寿螺是外来物种,田间数量大,产卵量多,对中稻、水稻秧苗构成的威胁不可忽视。

二、防治意见

1、防治对象:主攻稻飞虱、二化螟,兼治稻蓟马、纹枯病、稻瘟病、稻纵卷叶螟。

2、防治范围:中稻、迟熟早稻、晚稻秧田。

3、防治时间:7月6-12日。

4、防治药剂:将以下所选药剂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

稻飞虱:亩用11%阿维.三氟苯嘧啶悬浮剂20毫升或70%吡蚜.呋虫胺水分散粒剂16克或80%烯啶· 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5克;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10毫升加2.5%阿维氟铃脲乳油150毫升或20%阿维.甲虫肼150毫升。稻瘟病、纹枯病:亩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0毫升或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克。

三、防治要求

药量水量兑足,喷雾均匀,药后田间保水3天,6小时内遇雨及时补治。飞防组织,严格按照飞防配药规程配药,调整飞防高度、速度,注意风向,避免漂移周边敏感作物引起药害。

 

公益提示:

1、积极参与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助力化学农药减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2、按照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方法剂量和安全间隔期等使用农药。

3、科学合理轮换用药,延缓病虫害抗药性产生。

【纠错】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