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期
邵东市植保植检站 2025年05月13日

早稻苗期病虫防治意见

一、当前田间病虫发生实况及特点

1、二化螟冬后基数

2016-2025年冬后二化螟基数表

年份 基数(条/亩) 2025年较其它年增减百分率(%)

2025 10091

2024 10928 -7.7%

2023 13064 -22.8%

2022 12092 -16.6%

2021 11139 -9.4%

2020 11480 -12.1%

2019 7768 29.9%

2018 10574 -4.6%

2017 8173 23.5%

2016 2341 331.0%

2、灯下资料

2016-2025年4/1-5/10灯下诱虫情况资料表

害虫

名称 诱蛾数量(只)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二化螟 979 763 1991 2205 1800 1567 165 5782 364 260

大  螟 240 33 554 383 142 76 41 36 164 88

今年二化螟羽化期拉得长,灯下二化螟蛾始见日为4月12日,比去年迟19天,4月15日后陆续出现螟蛾,陆续出现螟蛾比去年迟15天。第一次蛾高峰日为4月22日(138只),第二次蛾高峰日为4月30日(304只),第三次蛾高峰为5月3日(124只),分别较去年同峰日迟7天、迟8天、迟4天。4/1-5/10灯下二化螟、大螟诱虫量与历年比较情况见上表。

3、早稻大田二化螟枯鞘及蛾卵情况

2016-2025年早稻大田枯鞘及蛾卵表

年份 月/日 枯蔸(%) 枯株(%) 尾峰蛾量(只/亩) 卵量(块/亩) 枯蔸(%) 枯株(%) 尾峰蛾量(只/亩) 卵量(块/亩)

2025 5.12 20.1 5.7 65 95 22.5 7.2 126 120

2024 5.11 20.5 5.9 89 120 23.1 7.6 139 160

2023 5.11 21.4 6.4 92 130 23.5 7.9 142 170

2022 5.11 20.2 5.6 85 120 22.4 7.1 137 160

2021 5/13 21.6 6.8 55 100 25.6 8.2 74 110

2020 5/14 67.5 34.6 20 120 63.6 35.0 27 90

2019 5/15 36.4 14.2 11 60 32.3 12.8 15 90

2018 5/9 61.2 27.4 112 210 54.7 25.8 62 180

2017 5/10 43.8 15.6 48 180 37.8 13.9 28 172

2016 5/10 33.3 12.3 20 167 39.4 11.4 18 118

5月12-13日面上调查,早稻田有二化螟蛾126只/亩(0-610)、卵120块/亩,枯鞘蔸率22.5%(4.0-68.0)%,枯鞘株率为7.2%(0.0-17.0)%,较去年同期分别减少0.6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5月12日观察区调查,枯鞘蔸率20.1%(3-35)%,枯鞘株率5.7%(1.0-11.2)%,较去年同期分别减少0.4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

4、二化螟发育进度

5月7日调查,二化螟总活虫144条(个),其中幼虫占25.7%,预蛹占6.3%,一级蛹占6.9%,二级占9.0%,三级占10.4%,四级占7.6%,五级占6.9%,六级占9.7%,蛹壳占17.4%。预测第一代二化螟羽化高峰期在5月13日,孵化高峰在5月19-23日,较上年推迟6天,卵孵盛期为5月10-30日。

5、稻飞虱、稻纵卷叶螟

2016-2024年灯下“两迁”害虫始见期及4/1-5/10诱虫情况统计表

                            2025年较其它年+-天          迁入量(只)          2025年较其它年+-倍

年份 迁入始期(月/日)  白背飞虱 褐飞虱 纵卷叶螟  白背飞虱 褐飞虱 纵卷叶螟  白背飞虱 褐飞虱 纵卷叶螟

2025 5/8 4/12 5/1     1 37 2

2024 4/10 4/22 3/29   28 -10 33   315 38 6     -1.00 -0.03 -0.67

2023 4/13 4/17 5/4    25 -5 -4   1170 58 17   -0.73 -0.34 -0.65

2022 4/13 4/11 5/31   25 1 -31   31 26 0      36.74 1.23   /

2021 4/28 5/1 5/10   10 -19 -10   83 35 4     -0.63 -0.26 -1.00

2020 3/26 4/29 4/30  43 -3 0     550 91 10   -0.85 -0.62 -0.60

2019 3/17 3/17 4/27   52 26 3    751 12 1    -0.27 6.58 9.00

2018 4/18 4/12 5/1   20 0 -1     57 356 1    12.18 -0.97 0.00

2017 4/9 4/26 5/11   29 -14 -11   10 8 0     4.70 43.50 /

2016 4/3 4/16 5/4    38 -4 -4    242 6 5     -0.96 0.33 -1.00

今年灯下白背飞虱始见日为5月8日,比上年迟28天;褐飞虱4/1-5/10迁入量为37只,较前10年同期平均值(67只)减少44.8%。5月12-13日面上普查,早稻田飞虱总虫口密度为54.2只/百蔸(0-350),比去年同期的79.2只/百蔸减少31.6%。5月12日观察区调查,早稻田飞虱总虫口密度20.0只/百蔸,较去年同期的59.5只/百蔸减少66.4%。

6、其它病虫

稻蓟马卷叶尖率15.6%,高的达32.4%。稻水象甲发生区水稻为害蔸率18.6%,高的达82.5%,百蔸有成虫17.2只(3-55),发生量较去年同期的18.5只减少7.0%,发生面积继续扩大。

二、防治部署

1、防治时间:5月19-24日,二化螟枯鞘(叶鞘枯黄)严重田先防治。

2、防治对象:主攻二化螟、稻水象甲,兼治稻飞虱、大螟、稻蓟马、稻象甲等,预防稻瘟病。(防治指标:二化螟:枯鞘蔸率5%或枯鞘株率3%;稻飞虱百蔸虫量500头。)

3、对口农药:

①防治二化螟、稻水象甲:选用30%氯虫苯甲酰胺(庄顺)加20%甲维·甲虫肼或5%阿维·氟铃脲或25%甲维·茚虫威或24%甲氧虫酰肼或0.3%苦参碱等。②防治稻飞虱、稻蓟马:选用50%吡蚜酮或70%吡蚜·呋虫胺或80%烯啶·吡蚜酮等。③预防稻瘟病:选用75%三环唑或30%三环·己唑醇或9%吡唑醚菌酯微胶囊悬浮剂。

4、注意事项:

①长势茂盛的早插早稻加苯甲·丙环唑或苯甲·嘧菌脂等药剂预防纹枯病,长势一般及较差的田加叶面肥或微量元素水溶性肥促进禾苗生长,提高防治效果。②早插中稻参照早稻防治,中稻秧田普治稻飞虱、二化螟、稻水象甲等,防止中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暴发成灾。③抓好水稻种子破胸或露白时用优拌等拌种剂拌种、秧田与大田苗期稻飞虱防治,防止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和为害。④中稻移栽前3-5天喷施长效“送嫁药”。⑤长势茂盛的早插早稻感病品种田注意预防稻瘟病。⑥发生量较大的丘块,可加增效剂提高防治效果。⑦未加增效剂且施药后6小时内遇中等以上降雨,应及时补治。⑧水稻若遇洪水淹没,退水后尽快用噻菌铜或中生菌素等防治细菌性病害。⑨施药时,田间需有浅层水。


公益提示:

1、融合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助力化学农药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2、严格实施植物检疫,守好农业生物灾害防控第一关。

3、按照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方法剂量和安全间隔期等使用农药。

4、科学合理轮换用药,延缓病虫害抗药性产生。

【纠错】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