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期
湘乡市植保植检站 2025年04月03日

科学除草,持续推进化学农药减量增效

近年来,由于轻简化栽培技术快速推广、除草剂不合理使用等原因,我市农田杂草种类日趋复杂,恶性杂草发生逐年增加,抗药性水平持续上升,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安全,增大了化学农药减量工作压力,为科学有效防控杂草,促进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市植保植检站提出以下杂草化学防控技术意见:

一、稻田杂草防控

(一)、移栽大田化学除草

移栽田杂草防控采用“一封一杀”策略。早稻移栽后7-10天,一季稻和双晚移栽后5-7天,每亩用17%吡嘧·丙草胺泡腾片剂150克(或27%吡嘧•苯噻酰草胺泡腾片剂130克)作封闭处理并保水5-7天,或每亩用60%苄嘧•苯噻酰草胺70克拌药土或药肥撒施。后期根据杂草发生情况选用20%噁唑•氰氟乳油100毫升或20%双草醚悬浮剂25克等药剂进行茎叶喷雾处理;注意一定要在秧苗活棵后进行,并在用药后保持3-5厘米水层4-5天,水层以不淹心叶为宜,弱苗移栽的适当推迟用药,机插及抛秧田禁用乙草胺及其复配剂。

(二)、直播稻田化学除草

直播田杂草防控采用“二封一杀”策略。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播后1—3天,选用丙草胺、苄嘧磺隆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如果在播种后天气条件不适宜,可将土壤封闭处理的时间推后,在禾本科杂草2-3叶期选用丙草胺和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采取封杀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在第一次用药后,早稻间隔18—20天,中晚稻间隔12—15天,选用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双草醚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选用13%氰氟·吡啶酯乳油、2甲4氯二甲胺盐、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鸭舌草、丁香蓼等阔叶杂草及莎草。

(三)、注意事项

1、田块整地要平,力求田面高低落差不大于3cm,修复田埂不漏水。做到适期用药、均匀施药和合理保持水层,确保化学除草效果。

2、直播田除草需播种经催芽后的种子,并使用含安全剂的除草剂。

3、杂草产生抗性的田块不要盲目增加使用剂量,注意合理轮换用药,双草醚建议在水稻5叶期以后,气温15-35℃条件下使用,避免产生药害。

4、药害处理。如出现除草剂药害,可及时使用赤·吲乙·芸苔或芸苔素内酯和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进行喷雾,促进植株恢复生长。

二、玉米田杂草防控

杂草防控采用“一封一杀”策略。玉米播后出苗前选用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莠去津(特丁津、唑嘧磺草胺)桶混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在玉米3—5叶期,杂草2—6叶期,选用烟嘧磺隆、硝磺草酮、苯唑草酮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稗草、马唐等禾本科杂草,选用氯氟吡氧乙酸、莠去津、特丁津、硝磺草酮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防治反枝苋、藜等阔叶杂草。


公益提示:

1、融合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助力化学农药减量增效,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2、科学使用农药,注意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3、严格实施植物检疫,守好农业生物灾害防控第一关。

【纠错】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