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 | |
通道县植保植检站 | 2025年05月08日 |
福寿螺是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硬壳软体动物,外形似苹果,又称苹果螺。福寿螺雌雄异体,个体较大,有完整的螺旋形贝壳,贝壳黄褐色,表面光滑,螺体右旋,贝壳近似圆盘形,体螺层膨大。体内受精、体外发育的卵生动物。
5月6日、7日经我站调查,发现双江镇、万佛山镇、县溪镇、坪坦乡等乡镇的河沟、农田、水渠里有大量福寿螺及其卵块,为有效控制其扩散蔓延,建议各乡(镇)积极行动起来,迅速开展调查,及时掌握辖区内福寿螺的发生分布情况。发生福寿螺的乡(镇)要抓住当前发生面积小、虫源集中的有利时机,及时指导农户开展防治,降低虫口密度,确保秧苗和移栽田健壮生长。
一、生活习性及特征
福寿螺与田螺相似,但形状、颜色、大小有区别。福寿螺的外壳颜色比一般田螺浅,呈黄褐色,田螺则为青褐色;田螺的椎尾长而尖,福寿螺椎尾则平而短促;田螺的螺盖形状比较圆,福寿螺螺盖则偏扁。福寿螺喜生活在水质清新、或吸附在水生植物茎叶上,或浮于水面,能离开水体短暂生活。其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很强,繁殖得快,其食量大且食物种类繁多能破坏粮食作物、蔬菜和水生农作物的生长,一次受精可多次产卵,交配后3~5天开始产卵,夜间雌螺爬到离水面15~40厘米的池壁、木桩、水生植物的茎叶上产卵。卵圆形,粉红色,卵径2毫米左右。卵粒相互粘连成块状,每次产卵一块,200~1000粒,一年可产卵20~40次,产卵量3~5万粒。
二、最佳防治时间
中稻育秧至大田移栽前15天(5月上旬至6月中旬)。
三、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一是清除杂草残株,破坏福寿螺栖息环境;二是排干田水暴晒,暴露螺体便于捕捉或杀灭;三是人为捡拾福寿螺进行集中填埋处理,同时摘掉秧苗茎杆上、稻田边杂草上,田埂边、沟墙边等福寿螺产下的粉红色卵块进行集中踩灭或销毁。
2、生物防治。①天敌控制:稻田养鸭,每亩放养20-30只,鸭群可有效捕食幼螺及卵块。②引入鱼类:如放养青鱼、鲤鱼、甲鱼等,可有效捕食幼螺。
3、微生物防治。苏云金杆菌(Bt)或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农药可抑制螺类繁殖。
4、化学防治。可选用6%四聚乙醛颗粒剂(500-600克)或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每亩40-80克),通过喷洒或撒施灭螺。
公益提示:
1.融合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助力化学农药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2.科学使用农药,注意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3.严格实施植物检疫,守好农业生物灾害防控第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