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期 | |
新化县植保植检站 | 2025年05月07日 |
一、越冬基数
据我站2-4月份的调查:二化螟有效虫源田面积63.4万亩,板田亩平活虫量25838头,翻耕田1320条,绿肥田4350条,春季作物田3015条,全县加权亩平虫量达12010条,比上年增加31.95%,高丘板田超过70000头,30%以上田块具备大发生的虫源基数;死亡率为2.9%,比上年减少4个百分点。全县二化螟有效虫源田多,田间残留虫量高,灯下诱蛾量大,越冬代死亡率低,预计今年二化螟呈偏重发生态势,局部地区将大发生,发生程度重于去年,防控形势十分严重。各地要认清严峻形势,压实防控责任,认真抓好一代二化螟的防治工作,警惕暴发成灾。
二、发育进度
4月1日-5月6日,我站在洋溪、炉观、西河、游家、桑梓、吉庆等地开展灯下诱虫、性诱剂监测和大田调查,全县二化螟发育进度总体与常年接近,越冬代羽化盛期4月28日~5月4日,第一代卵孵高峰期出现在5月10~16日,将在早稻和中稻秧田上普遍发生,奉家、水车、文田、金凤等地发育进度相对推迟3~5天。今年我县大部分早稻移栽期比往年提早了5~7天,目前禾苗长势较好,二化螟螟蛾主要集中在大田产卵孵化,田间落卵量明显高于往年,早插田已出现枯鞘,高丘枯鞘蔸率达18%,预计田间枯鞘率还会急剧上升。
三、防治意见
一代二化螟在我县是主害代,各地务必高度重视,加强监测调查,掌握发生动态,充分利用“村村响”、微信、短信、短视频、公告、防治通知单等多种方式及时发布防治信息,分类指导村组干部、种粮大户、水稻合作社及广大农户,及时落实防控措施,压前控后,争取全年螟虫防治工作的主动权。
1、防治田块:早稻、再生稻、早插一季稻及中稻秧田。
2、防治策略:狠治一代二化螟,兼治稻蓟马、稻飞虱,稻瘟病老病区、易感低镉品种种植区,预防稻瘟病。
3、防治适期:5月11~17日,早插田可提早2~3天用药,迟插田及高山区可推后3~5天。中稻秧苗在移栽前2~3天狠施一次“送嫁药”,做到带药移栽。
4、防治方法:选用甲氧虫酰肼(或乙基多杀菌素、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金龟子绿僵菌、1.8%以上阿维菌素等)+三氟苯嘧啶(或呋虫胺、烯啶虫胺、吡蚜酮等),预防稻瘟病的田加兑春雷霉素(或三环唑、稻瘟灵、吡唑嘧菌酯等),科学添加农药助剂,抢抓晴天或4小时以上无雨天气喷施。重发田或卵块密度高的田块,7天后需施第二次药。常规喷雾每亩兑水30kg,飞防保证每亩药水量1kg,施药后田间保留3~5cm浅水层5~7天。注意农药轮换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
公益提示:
1、融合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助力化学农药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2、科学使用农药,注意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3、严格实施植物检疫,守好农业生物灾害防控第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