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 | |
澧县植保植检站 | 2025年03月25日 |
目前,我县早稻生产进入播种至秧田期。抓好稻田翻耕深水灭蛹及早稻秧苗期病虫害防治,是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举措。根据生产实际,提出以下防治意见。
防治意见:
1、稻田翻耕深水灭蛹
4月10日前,扫尾落实冬闲田、绿肥田等有效虫源田翻耕深水灭蛹工作,要求翻耕深度为20~30厘米,并保持10厘米以上深水,浸没稻桩7天以上,有效压低二化螟虫源基数。
2、水稻秧苗期病虫害防治
烂秧病。在苗床土湿度过大时,应及时揭膜晾床,增强土壤通透性,防止造成生理性烂秧。气温较高时,要控制秧苗水分过快蒸腾,防止出现生理性失水、白芽或青枯死苗现象。秧田发生烂秧病时,立即揭膜晾床,选用精甲·噁霉灵、甲霜·噁霉灵、咪鲜胺、噁霉灵等药剂喷雾,防止病害扩展。
稻瘟病(苗期)。我县目前种植较广的易感稻瘟病早稻低镉品种有中安2号、臻两优8612、清莲丝占等,在做好低吸镉品种推广种植时,一定要注意做好稻瘟病防控。发病初期可用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应在75%以上)、稻瘟灵(40%以上)、嘧菌酯(25%以上)或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兑水均匀喷雾。发病重的秧田,隔7~10天再补治一次。
立枯病。秧田发生立枯病时,可选用精甲·噁霉灵、甲霜·噁霉灵、噁霉灵等药剂进行叶面喷雾。
恶苗病。苗床发现病株后应立即拔除,以免病菌传播危害。苗期恶苗病发生普遍时,要抢农时重新补种其它抗病品种。
打好“送嫁药”。水稻移栽前2~3天,施用秧苗“送嫁药”。针对稻瘟病老病区或易感品种,可在水稻移栽前采取三环唑浸秧或带药移栽,有效抑制大田期叶稻瘟的发生和蔓延;防治二化螟,选用乙基多杀菌素、四唑虫酰胺、甲氧虫酰肼、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以上)、阿维菌素(5%以上)、阿维·甲氧虫酰肼、乙多·甲氧虫、氯虫苯甲酰胺(高抗区域停止使用)等;防治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送嫁药”选用吡虫啉或噻虫嗪(注意与拌种药剂轮换)与具有免疫激活作用的病毒抑制剂(如毒氟磷、香菇多糖、超敏蛋白等)现配混用。
特别提醒:
1、做好苗床土和育秧基质消毒处理,能有效预防烂秧病、水稻恶苗病等病害的发生;高度重视水稻播前浸种消毒,能有效预防稻瘟病(苗期)和恶苗病等多种病害;种子催芽后,注意选用持效期长的拌种药剂做好拌种工作。
2、水稻根结线虫发生地区,抓好水稻播前药剂处理关键点:按每公斤稻谷干种使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0毫升(或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10毫升)+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10毫升,在稻种催芽露白后进行种子包衣。
公益提示:
1、融合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助力化学农药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2、科学使用农药,注意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3、严格实施植物检疫,守好农业生物灾害防控第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