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 | |
新化县植保植检站 | 2025年04月03日 |
2025年我县将继续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大力发展黄精、茶叶及经果林生产,全县种植结构将进一步调整。根据近几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实况、冬后病虫越冬基数、作物品种种植情况、大田栽培管理水平、中长期天气预报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5年我县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将偏重发生,发生为害程度明显重于去年,发生面积达750万亩次,需防治面积约700万亩次,现简要预测如下:
一、水稻病虫害
全县水稻种植面积将达84.8万亩,其中早稻20.6万亩、中稻41.3万亩、晚稻22.9万亩,预计主要病虫害将偏重发生,虫害重于病害,全年发生面积将达530万亩次,其中虫害420万亩次,病害110万亩次。
(一)虫害
虫害全年将偏重发生,明显重于去年。其中二化螟偏重发生,炉观、洋溪、西河等局部地区大发生,发生程度重于往年,发生面积120万亩次,发生期将比去年提早1-3天,第1代将在全县在早稻和中稻秧田上普遍发生,低龄幼虫高峰期出现在5月中下旬;稻飞虱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20万亩次,第一次若虫高峰出现在6月上中旬;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发生程度明显重于去年,发生面积110万亩次,第二代低龄幼虫为害高峰始现于6月底;稻杆潜蝇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4万亩,主要发生在水车、奉家等山区中稻上;稻蓟马轻发生,发生面积10万亩次,主要发生在早中稻秧苗期和分蘖期;稻象甲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万亩次,主要为害中稻秧苗;其它虫害均较轻发生,局部地区将偏重发生。
(二)病害
病害全年将中等发生,发生程度重于去年。其中纹枯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72万亩,中晚稻后期如遇持续阴雨天气,将加重发生,流行高峰期为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中旬;稻瘟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7万亩,部分感病品种如遇适宜气候条件,及在水车、奉家等山区和老病区及部分冷浸田存在暴发流行可能,应随时注意重点防治;稻曲病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万亩,山区迟熟一季稻和晚稻上,如敏感生育期遇合适天气条件,可能流行较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较轻发生,主要发生在中晚稻上,发生面积0.5万亩,个别品种上可能偏重发生;细菌性条斑病在资江流域及支系两岸轻发生,发生面积3万亩;细菌性基腐病在水淹库区田及洪水淹过的丘块发生略重,发生面积2万亩,白叶枯病、霜霉病等在小范围内发生较重。
(三)预测依据
1、越冬基数。二化螟冬后调查,板田亩平活虫量25838头,翻耕田1320条,绿肥田4350条,季作物田3015条,全县加权亩平虫量达12010条,比上年增加31.95%,高丘板田超过70000头。死亡率为2.9%,比上年减少4个百分点。有效虫源田多,全县达63.4万亩,30%以上田块具备大发生的虫源基数。纹枯病冬后调查,平均每亩菌核13.6万粒,具备偏重发生的菌源条件;稻瘟病、稻曲病在发生区菌源充足,具备偏重流行的菌源基础。
2、气候条件。我县去年6-7月持续10多天大雨,洪灾较重,被淹田较多,9月阴雨天气又较多,中晚稻后期病虫害发生较重,田间越冬病虫源基数较多。去年暖冬少冻,今春气温较高,二化螟等本地虫源的死亡率较低,明显低于往年。据气象预报,今年我县4月中下旬、5月上中旬、6月中旬至7月上旬将是雨水集中时段,较多的大风大雨天气有利于“两迁”害虫大量迁入。7月中旬后大部分地区高温少雨,有利于稻飞虱等害虫发生。水车、奉家等丰水区,雨雾天气较多,有利于稻瘟病、稻曲病的扩展流行。
3、栽培措施
一是种植品种。近年我县早、中、晚稻混栽较严重,插花田较多,移栽期和生育期不一致,桥梁田多,为病虫的生长繁殖和转迁危害提供了丰富的食料。水稻主栽品种仍以粗秆大穗、优质高产型为主,有利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同时,平原区和低丘陵区种植感稻瘟病的品种仍较多,利于病害发生流行。
二是栽培管理。我县大部分双季稻以种粮大户为主,种植面积较大,田间管理较粗放,施的均是化肥,有机肥少施或没施,有利于胡麻斑病等病虫发生为害。部分散户有偏施化肥、迟施氮肥的习惯,导致禾苗生长旺盛、组织幼嫩、贪青晚熟、田间郁蔽、通气不良等症状,有利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产卵繁殖和取食为害,及纹枯病、稻瘟病的流行扩展。今年1-3月干旱少雨,不利于大面积落实深水翻耕灭蛹措施,浸茬泡水田比往年减少。
三是防治药剂。阿维菌素、甲维盐、康宽、吡虫啉、吡蚜酮等一些主打农药长期多年施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害虫的抗药性增强,防治难度增大。高含量种衣剂大力推广,实行浸种或拌种,将一定程度地减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虫害的发生为害。部分农民乐于购买便宜的低含量药剂和复配制药剂,作物生长前期病虫防治效果较差,导致后期防控压力加大。
四是其它因素。近几年我县中晚稻机收面积达80%,而机收大多是高桩收割,上截秸秆略加粉碎还田,有利于害虫越冬和菌源的积累,将加重病虫害的发生。现农村散养牛较少,部分稻草没有及时收回,堆集在田埂角边,有利于病虫害的转迁为害。部分无人机在高温干旱、药液量不足、水压不够的情况下施药,对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等茎基部病虫害防治效果较差。
二、玉米病虫害
(一)病虫害
全县玉米种植面积将达19万亩,病虫害中等发生,以玉米螟、蚜虫、草地贪夜蛾、粘虫、纹枯病、锈病、大小斑病为主,预计发生面积70万亩次。其中玉米螟将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4万亩,5月中下旬开始危害,6月上旬进入危害高峰;蚜虫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0万亩,主要为害夏玉米和秋玉米,如遇持续高温,将加重发生,诱发病毒病发生;草地贪夜蛾在局部地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万亩,发生期早于去年;地老虎偏轻发生,发生面积7万亩;锈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万亩;大小斑病较轻发生,发生面积10.5万亩;纹枯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8万亩,如6-7月份雨日较多,会加重发生。
(二)预测依据
1、病虫基数。玉米螟的越冬基数较大,冬后平均百秆玉米螟13.4条,死亡率为3.1%,比去年减少了2.6个百分点。去年夏末秋冬雨日较多,全县病害中等发生,田间和土壤中菌源充足。5-6月大风大雨天气将较多,草地贪夜蛾等境外虫源将持续迁入。
2、种植栽培。我县农户种植玉米有偏施化肥的习惯,导致植株组织幼嫩,利于玉米螟的取食繁殖。大部分玉米实行套种和轮作,减少纹枯病等发病机率。我县有2-3万亩迟播秋玉米,有利于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
三、果树病虫害
(一)病虫害
全县果树栽培面积13.5万亩,以柑桔、梨、奈李、杨梅为主,预计全年病虫害中等发生,发生面积60万亩次。其中潜叶蛾、粉虱偏重大发生,发生面积5万亩,5月上旬至8月上旬对柑桔夏秋梢为害最重;蚧类局部偏重发生,面积3万亩,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及9月中下旬若虫为害较重;红蜘蛛、螨类、凤蝶、锈壁虱中等发生,面积7万亩;梨茎蜂偏轻发生,面积1.5万亩,4月上中旬是为害高峰期;柑桔大实蝇发生面积虽只有0.2万亩次,如防控不到位,会逐年漫延成灾;炭疽病中等发生,面积2万亩;梨黑星病、锈病、灰霉病、叶甲、天牛、夜蛾等偏轻发生,但要注意老果园的防控工作。柑桔溃疡病较轻发生,发生面积0.2万亩次,在部分乡镇疫区零星发生。
(二)预测依据
1、病虫基数。部分果园管理较差,冬季清园不彻底,病虫越冬基数偏高,炭疽病等菌源充足。
2、气候条件。去冬今春气温偏高,雨雪天气较少,有利于多种病虫越冬。据天气预报,今年4-6月的雨日较多,气温舒适,有利于病虫害的繁殖和流行。
3、栽培措施。零星分散种植、部分果园管理不利和害虫对防治药剂抗药性增强等多种因素,使病虫害发生为害加重,防治难度增大。
四、蔬菜病虫害
(一)病虫害
我县蔬菜常年播种面积16.5万亩,病虫发生种类多,预计全年中等发生,发生面积75万亩次,其中小菜蛾偏重大发生,发生面积6.5万亩;菜青虫中等发生,发生4万亩;瓜食蝇较轻发生,发生面积2万亩;蚜虫主要在豆角、白菜上中等发生,发生面积6万亩;白粉虱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万亩;小地老虎中等发生,发生面积6万亩;甜菜夜蛾、豇豆荚螟等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万亩;斜纹夜蛾在沿河各乡镇蔬菜上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万亩,以7月下旬的第三代和8月下旬的第四代幼虫为害最重;病毒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万亩;疫病在茄科类蔬菜上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6万亩;霜霉病在十字花科蔬菜上较重发生,发生面积2万亩;白菜软腐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4万亩;炭疽病、枯萎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5万亩。其它蔬菜病虫害主要有烟青虫、灰霉病、猝倒病等,均中等或较轻发生。
(二)预测依据
1、气候条件:去年冬季气温偏高少雨雪,有利于蚜虫、小菜蛾、粉虱等病虫害越冬,今年4-6月阴雨天较多,有利于疫病、炭疽病等病虫害发生与流行。
2、栽培措施:品种杂多,病虫种类较多,危害也重。农户大多分散种植,播期不一,防治不统一,有利于小菜蛾、跳甲的辗转为害;害虫对防治药剂抗药性强等因素使病虫害防治难度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