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 | |
冷水江市植保植检站 | 2025年03月20日 |
二化螟是我市水稻主要害虫之一。据植保站冬后调查,今年二化螟越冬基数较去年略有增加,亩平残留幼虫基数13000头,其中去年三尖、沙办两个乡镇二化螟发生重的地方基数相对较高,最高的乡镇亩平达到20000条以上;发育进度调查,目前大多以老熟幼虫为主,化蛹率6%,较去年要早一个星期左右;随着气温回升,二化螟的发育进度将明显加快,预计将于4月上旬进入化蛹高峰期,为切实压低越冬虫口基数,减轻后期防治压力,实现我市水稻高产稳产目标,特提如下防治意见:
一、翻耕灌深水灭蛹。灌水杀蛹可大大降低二化螟的发生基数,是一项十分理想的绿色防控措施。各地要充分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没稻桩(低茬收割或粉碎稻桩的稻田,也可直接灌深水淹没稻桩)7-10 天,杀灭越冬螟虫,降低虫源基数。还放鸭鹅等啄食浮出水面的螟虫,提升灭虫效果。
二、性信息素诱杀。在越冬代成虫羽化始期开始(4 月中旬),全程应用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杀雄性成虫。大面积连片使用,平均每亩 1 个性诱捕器,每个性诱捕器间距 25 米左右,采用外密内疏的布局方法,区域内非稻田同样放置,高度以诱捕器底端距地面 50-80 厘米为宜,并随植株生长调整高度。选用持效期 3 个月以上的长效诱芯。
三、种植显花植物和诱虫植物。田埂边种植大豆、芝麻、波斯菊等显花作物,蓄养害虫天敌,发挥天敌控虫作用;种植香根草,丛间距3-5米,诱集螟虫成虫产卵,减少二化螟在水稻上的着卵量。
公益提示:
1、融合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助力化学农药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2、科学使用农药,注意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3、绿色植保,健康农业,检疫先行,共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