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期 | |
茶陵县植保植检站 | 2025年03月21日 |
一、发生实况
据植保站全面调查,二化螟幼虫冬前基数平均亩有虫量22000条。今年3月10~20日再次对中、晚稻坂田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发现冬后残存基数乃然高达16890条。结合坂田、油菜田、绿肥田及其他有效虫源田的调查,全县加权平均亩有二化螟幼虫11459条/亩,比去年同期多5119条/亩,预计2025年全县二化螟重大发生。根据近日二化螟的发育进度,结合历年化蛹期分析,预计二化螟在3月底至4月上旬进入化蛹高峰期。各乡镇应高度重视,做好宣传发动,及时组织水稻生产经营主体,搞好以翻耕深水灭蛹为主的病虫压基数工作,力争把二化螟发生基数压到最低,减轻全年防控压力,确保粮食安全生产。
二、防控措施
1、防控策略
坚持综合治理,加强虫情监测,以同一作业区域内统一栽培模式、低茬收割、翻耕灌深水灭蛹等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统筹运用生态调控、性信息素诱控、科学合理用药等综合防控技术措施,有效压低二化螟发生基数,确保水稻生产安全。
2、防控对象 越冬代二化螟
3、翻耕时间 3月底至4月上中旬二化螟化蛹期间
4、防控范围 所有冬闲坂田、绿肥田,应翻尽翻
5、防控措施
(1)翻耕深水灭蛹
充分利用二化螟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及时将冬闲坂田、绿肥田等有效虫源田翻耕耙平,灌水7-10厘米深,浸没7天以上,可有效封杀、淹死越冬代二化螟蛹和幼虫,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能最大限度的压低二化螟虫源基数。
我县越冬代二化螟始蛾期一般出现在3月底至4月上旬,在此阶段可集中连片按插性信息素,干扰交配或群集诱杀。
①群集诱杀 坂田翻耕后采用持效期长的挥散芯(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均匀安插田间,每亩安插1套,能有效诱集二化螟雄性蛾子。未及时翻耕的板田、栽培冬季作物的油菜与蔬菜田,是重要的有效虫源田,也要同时应用性信息素诱控技术。
②交配干扰 在早稻移栽前2天,每亩安插2杆袋状迷向散发器,每杆呈分散状固定3袋,散发器高度距地面1-1.2米,支撑杆间距15-17米。也可安插高剂量性信息素智能喷施装置,每3-5亩安插1套,傍晚至日出每隔10分钟喷施1次,能有效干扰雌雄蛾子交配产卵。
公益提示:
1、融合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助力化学农药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2、科学使用农药,注意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3、严格实施植物检疫,守好农业生物灾害防控第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