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期 | |
长沙市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2020年07月10日 |
一、水稻病虫
(一)上半年水稻重大病虫发生情况
我市今年计划水稻种植面积426.26万亩,其中早稻145.32万亩,一季稻、中稻114.896万亩、晚稻163.04万亩。全市早稻病虫整体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发生程度较上年重,虫害重于病害,病虫发生总面积为466.9万亩次,其中虫害发生面积350万亩次,病害发生面积116.9万亩。全市稻纵卷叶螟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二化螟中等发生(3级);稻秆潜蝇宁乡中等发生(3级),稻飞虱、纹枯病偏轻发生(2级);稻水象甲、稻瘟病、大螟、稻蓟马、稻蝗、稻胡麻叶斑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轻发生(1级)。
1、二化螟:中等发生(3级)。全市发生面积77.6万亩,防治面积41.7万亩。宁乡性诱监测4月15日始见蛾,比上年晚4天。据冬后调查,二化螟有效虫源田面积为235.9万亩,全市二化螟加权平均活虫数4811.05头/亩,是上年的1.5倍,基数远超常年。越冬代二化螟羽化盛期为4月24日-5月7日,一代二化螟卵孵盛期为5月3日-5月14日。出现多个蛾峰,4月24-29日,5月4-7日两次蛾峰较明显,浏阳5月7日,灯下蛾量达121头,直到5月22日单灯每日蛾量仍能达到36头。5月28日调查,一代二化螟亩平幼虫2651头,平均枯鞘蔸率9.7%,枯鞘株率3.4%。浏阳部分未防治丘块幼虫量达4650头,但全市大部分田块防治及时,未造成较大损失。长沙县一代二化螟灯下蛾峰6月20-30日,蛾量248头,为去年同期的4.16倍。全市一代二化螟发育不整齐,预计盛蛾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二代卵孵盛期7月上中旬。
2、稻飞虱:偏轻发生(2级)。全市发生面积106.5万亩次,防治面积51.2万亩。长沙县5月11日灯下始见,较上年晚10天。5月17-20日,6月6-11日出现两次迁入峰,长沙县高峰日6月7日321头,迁入量为近年同期最高值,灯下虫量较往年多。田间系统调查,成虫5月6日始见 ,始见期较去年早4天,若虫5月11日始见。早稻田间若虫高峰6月11日,百蔸虫量415头,最高3400头。今年上半年虽然稻飞虱前期迁入量大,但是发生程度较轻。
3、稻纵卷叶螟: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局部防效不佳的地方危害较严重。发生面积93.8万亩次,防治面积58.4万亩次。宁乡5月3日灯下始见蛾,较上年晚3天。从5月17日起截止到目前,稻纵卷叶螟一直持续迁入,6月4-15日灯下出现迁入峰,浏阳6月6日单灯虫量434头。根据各县市区系统赶蛾,稻纵卷叶螟第一个盛蛾期为6月6-14日,高峰为6月7日,宁乡田间赶蛾亩平蛾量4975头。6月11日,全市亩平蛾量1120头,亩平卵量41000粒,亩平幼虫3408头。稻纵卷叶螟第二个盛蛾期为6月18-24日,望城蛾峰日为6 月20日,峰日亩平蛾量为1210头。据各县市区6月29日调查,全市早稻加权亩平幼虫量9963.3头,幼虫最高密度189000头/亩。一季稻田间亩平虫量20400头,卷叶率12.9%,幼虫最高密度99200头。田间蛾量、卵量、幼虫量一直维持高密度。二代稻纵卷叶螟田间幼虫为害集中出现在6月中、下旬,较往年偏早,整体来看本次稻纵卷叶螟为害较往年加重,主要原因:一是迁入虫量大,迁入批次多;二是部分农民对病虫害科学防治不够重视,用药随意的问题。三是6月雨水天气较多,部分农户延误了防治适期,影响了防治效果。四是田间虫量基数大,即使防效达到90%,残留基数仍然高。
4、纹枯病:偏轻发生(2级)。发生面积107.1万亩。5月18日宁乡始见,与上年相当。流行期为6月11日-6月25日。据6月23日为流行高峰期,平均病蔸率19.9%,病株率6%。病蔸率、病株率比常年偏低,大面上普查纹枯病发生也很轻。
5、稻瘟病:轻发生(1级)。主要为宁乡发生,发生面积1.3万亩,穗颈瘟0.4万亩。主要品种为中早39等,宁乡发病田平均病株率0.1%。
6、稻水象甲:轻发生(1级)。全市发生面积28.5万亩次,防治面积16万亩次。4月中下旬田间调查,田间平均危害蔸率2.39%-31%,百蔸虫量34头,最高丘危害蔸率达100%,百蔸虫量达127头。浏阳市连续三年、宁乡连续两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稻水象甲危害重发区实施综合防控,对早稻田及周边公共区域进行稻水象甲集中连片防治,防治后早稻发生区域平均被害株率大大降低,有效压低了一代基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7、稻秆潜蝇:宁乡中等发生(3级)。今年雨水较去年多,5月6日调查,平均为害株率13.2%,最高54%,早稻、一季稻共发生38万亩。
(二)病虫监测及防治情况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是动植物疫控中心的中心工作,搞好病虫测报工作是中心的重点工作之一。围绕这一主题,全市测报工作人员克服困难,通过田间调查与测报灯观测,结合历年数据及气象资料分析,做好了主要农作物的病虫调查工作,数据整理及分析上报工作,今年上半年共发布病虫情报7期,并且采取网络媒体、公众号、微信形式发布,预报准确率95%以上。早稻安排了两次战役防治,第一次安排在5月6-15日,主治一代二化螟、兼治稻水象甲、大螟等;第二次安排在 6月中旬,主治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飞虱和预防稻瘟病,挑治二化螟。我市早稻在多种病虫害混合发生的情况下,由于各县市区植保机构监测指导得力,未造成病虫害大面积损失,为全市粮食生产起到了很好的保驾护航作用。
(三)中、晚稻病虫发生趋势
根据全市各地上半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发生实况,结合栽培、气象和历年资料等综合因素考虑,预计:水稻病虫总体偏重发生(4级),其中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4级);二化螟中等发生(3级);稻瘟病、稻曲病偏轻发生(2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潜在流行风险大。
1. 二化螟: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114.5万亩次。
2. 稻飞虱: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220万亩次。
3. 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171万亩次。
4. 纹枯病: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139.5万亩。
5. 稻瘟病:偏轻发生(2级),发生面积1.8万亩。在老病区及感病品种种植较大的地区,特别是优质稻推广种植区,一旦易感生育期孕穗抽穗阶段遭遇多雨天气,局部地区将有爆发成灾的可能。
6. 稻曲病:偏轻发生(2级),发生面积14万亩,若水稻感病品种破口抽穗前5~7天遇适温阴雨天气,可能出现大流行。
7.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面积3万亩,有潜在流行风险。
预测依据 :
1. 病虫基数。早稻通过防治后,仍有一定的病虫残留基数。二化螟:各区县市一代二化螟亩残虫量464.3头;一代二化螟发育不整齐,加上有效虫源田面积大,残虫量高,预计二代二化螟中等发生。稻飞虱:6月29日调查,稻飞虱早稻平均百蔸虫量84.4头,最高丘2450头;稻纵卷叶螟:6月29日调查,早稻稻纵卷叶螟亩平虫量9963.3头,一季稻稻纵卷叶螟亩平虫量20400头;早稻稻纵卷叶螟迁入量大,虫源基数大,预计两迁害虫偏重发生。
2. 耕作栽培因素。我市实施种植结构调整项目,导致二化螟有效虫源田大幅增加,二化螟防控压力较大。部分地区一季稻插花种植且栽插期拉长,导致生育期不齐,桥梁田多而杂,既丰富了害虫的食源,又提供了其辗转为害的条件。中晚稻优质稻、超级稻种植面积继续增加,大多数品种较传统品种抗性偏弱,也有利于晚稻病虫害的发生, 晚稻抽穗期间如遇阴雨天气,稻曲病将有流行风险。优质稻种植面积增大,这些品种大多抗性差,致使稻瘟病流行风险增加。此外,一些高产栽培措施和部分农户偏施、迟施N肥等种植习惯,使水稻田间生长量大、田间郁蔽度大,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害虫的生长增殖及病害的发生流行。
3.气象因素:预计下半年我市强对流天气较多,降雨量多于往年,有利于一季稻、晚稻的病虫害发生。
二、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趋势
全市草地贪夜蛾偏轻发生。今年较去年迁入迟,迁入量少。2020年5月13日长沙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在黄花镇东塘村长沙勤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玉米种植基地放置的自动虫情测报灯下,今年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成虫1头;5月19日在望城桥驿镇群力村玉米地首次发现幼虫为害。目前全市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均已发现草地贪夜蛾危害,危害作物有玉米和玉米草。全市发生面积993亩,累计发生面积1409亩,一般被害株率0.14-22%,全市加平被害株率7.8%,最高危害株率80%;一般百株虫量0.1-21头,全市加平百株虫量7.6头,最高百株虫量57头,累计防治面积2260亩次。
(二)趋势预测
春玉米进入采收期,夏玉米、高粱已播种,下阶段预计草地贪夜蛾将辗转至夏玉米及高粱上进行危害。根据气象预测,下半年会出现较多的强对流天气,有利于草贪的发生,但上半年迁入量较上年少,本地虫源偏少,预计下半年草地贪夜蛾回迁虫源偏少,发生程度略轻于去年,属于中等发生。要加强田间夏、秋玉米、高粱的监测,搞好防控预案,做好应急防控。
三、其他病虫
瓜实蝇:在瓜类蔬菜上偏重发生。近年来瓜实蝇在我市丝瓜、苦瓜等瓜类作物上发生较重,严重影响瓜类蔬菜品质。
角胸叶甲:在长沙县、宁乡茶叶上偏重发生。
公益提示:
认真学习贯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全面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