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期
娄底市植保植检站 2020年07月06日

2020年上半年测报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发生趋势

今年我市早稻种植面积91万亩,上半年水稻病虫害整体偏重发生,纵卷叶螟大发生;二化螟、纹枯病、稻飞虱偏重发生;稻瘟病偏轻发生,稻水象甲在双峰局部偏轻发生,细菌性病害零星发生。

玉米病虫:玉米螟、玉米蚜虫中等发生;草地贪夜蛾轻发生。

柑桔病虫:总体中等发生,柑桔大食蝇、潜叶蛾偏重发生,红蜘蛛中等发生,重于去年,锈壁虱中等发生,比去年重,黑刺粉虱局部发生,炭疽病中等发生,疮痂病偏轻发生。

蔬菜病虫:霜霉病大发生,瓜食蝇、炭疽病偏重发生,瓜类疫病、枯萎病中等发生,夜蛾类、小菜蛾中等发生,茶黄螨偏重发生。

一、上半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实况

(一)水稻病虫害

纵卷叶螟:大发生,迁入早,蛾峰期长,迁入量大,危害是近十年最重的一年。早稻发生面积 130.3万亩次,防治  136万亩次。第一代迁入量少, 5月6日开始迁入。第二代大发生,5月28日开始迁入,6月2日开始出现明显蛾峰,峰期至6月18日,出现多次迁入,双峰观测点亩平蛾量为2360头,是去年的3倍,高丘为5100头。田间平均幼虫量每亩38000头,高丘61000头。一季稻由于天气不断下雨,防控难度大,防治不及时,高丘卷叶率达90%,防治效果只76%。虽通过补治控制住了危害,但残留虫量仍然较大。

二化螟:偏重发生,发生期与去年接近,危害比去年偏重。发生面积120.8万亩次,防治133万亩次。

1、发生期  

越冬代: 盛蛾高峰期为4月26日-5月4日,5月7-13日为卵孵高峰,与去年接近。

第二代: 6月25日-30日为盛蛾高峰,7月1-6日为卵孵高峰,比去年早2-3天。

2、发生量  

残留基数:越冬代基数加权平均每亩幼虫22477头,比去年高6383头,死亡率3.7%比去年6.29%低;一代残留每亩2690头,比去年2430头高260头。

田间蛾量:双峰观测一代秧田蛾量平均每亩蛾560头,卵370块,与去年接近。二代平均每亩蛾量140头。

3、危害情况

螟害率:一代枯鞘株率7.4%,比去年5.7%高29%。

纹枯病:偏重发生,比去年加重。共发生82.5万亩次,防治79.5万亩次。发生特点是始见比去年迟,发生范围广,流行期长,病情严重。病害始见于5月10日,比去年迟2天.流行期出现在6月8日-30日,流行期病蔸率24.8 %,病株率8.7 %。

稻飞虱: 偏重发生,迁入早,迁入量大。早稻共发生122.3万亩次,防治124万亩次。第一代迁入量比去年少。几次较明显的迁入峰是5月9日、5月30日,百蔸长翅分别为7头、23头。早稻田间5月18日、6月10日出现较明显若虫高峰,平均百蔸分别为410头、760头。

稻瘟病:偏轻发生,6月中旬始见零星叶瘟,6月下旬始见零星穗瘟。全市共发生叶瘟1.01万亩,穗瘟0.1万亩,防治4万亩次。

稻水象甲:在双峰发生5.8万亩,今年呈扩散发生的态势,。危害期与去年接近,一般百蔸有成虫7-11头,高丘百蔸近28头,稻苗危害蔸率17—32%,发生区通过有效防治没有明显危害。

细菌性基腐病、褐条病等在老病区及沿河两岸稻田发生,下雨天多,比去年严重。

(二)其他作物病虫害

玉米病虫:草地贪夜蛾轻发生,我市4月17日在涟源斗笠山镇始见成虫,5月8日在冷水江市布溪办事处始见幼虫,全市发生面积17470亩,危害株率3-11%,严重丘块达到50%。各级农业部门高度重视,防控措施及时到位,防治面积17427亩,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有效地控制了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与危害。

二、下半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

(一)水稻病虫害

根据早稻病虫残留基数、晚稻耕作栽培情况及气象因素,结合历年病虫发生实况综合分析,今年晚稻病虫属大发生,重于去年。二化螟、纵卷叶螟大发生,纹枯病、稻飞虱偏重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曲病中等发生,稻瘟病、细菌性病害偏轻发生。

二化螟:大发生,发生面积209万亩。第三代卵孵高峰出现在7月下旬,第四代卵孵高峰出现在9月中旬,主要危害贪青迟熟晚稻。

纵卷叶螟:大发生,发生面积219万亩。三代大发生,8月上中旬出现低龄幼虫高峰,四代偏重发生,9月上旬出现低龄幼虫高峰。

稻飞虱: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96万亩次。三次若虫高峰将分别出现在8月中旬、9月中旬、9月底10月初。

纹枯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86万亩,重于去年。

稻曲病:中等发生,孕穗、抽穗期如降雨量大降雨天多将严重发生。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中等发生,今年白背飞虱发生量较大,如带毒率高,将较重发生。

稻瘟病:偏轻发生,老病区可能发生较重。

细菌性病害:偏轻发生,如8月中下旬出现大或暴雨 ,将偏重发生。

(二)其他病虫害

玉米病虫害:玉米7月下旬进入收获期,草地贪夜蛾、玉米螟、蚜虫等轻发生。

柑桔病虫:柑桔红蜘蛛、桔蚜、蚧壳虫、锈壁虱、炭疽病、疮痂病将中等到中等偏重发生,天牛轻发,叶斑病中等偏轻发生。

蔬菜病虫:将中等偏重发生。小菜蛾、斜纹夜蛾、菜青虫、菜蚜大发生,瓜绢螟、甜菜夜蛾、豆野螟、枯萎病、细菌性角斑病、烟青虫中等发生,疫病、霜霉病、炭疽病、软腐病中等或中等偏重发生。

三、原因分析

1、病虫基数

第一代二化螟残留基数高于去年。第三代卵孵 高峰出现在7月下旬,且世代重叠,田间发生情况复杂,二化螟对主打药剂抗性高防效不佳,导致残留基数较大,是三、四代二化螟大发生的主要原因。

田间纹枯病菌源充足,中后期气候和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纹枯病的流行。稻瘟病感病品种比例高,中稻区叶瘟普遍发生,特别是老病区局部偏重,菌源充足有利稻瘟病的发生危害。

2、耕作制度、栽培管理和品种布局

一季稻面积大,单、双混栽仍然严重,桥梁田多,有利于二化螟和两迁害虫的转迁为害。另外直播面积增加、再生稻的推广和稻草还田的耕作习惯以及机械收割,稻田高留桩。

3、气候条件

据气象预报:预计今年夏季娄底市总降水降水量为550~66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多2~3成,8月后我市大部地区有干旱发生,有可能出现秋旱,寒露风天气较明显,7-9月平均气温比去年略偏高,夏秋气温高湿度大,有利纹枯病的流行和飞虱的取食为害。田间小气候有利稻瘟病发生,特别是破口期如遇阴雨天气,对穗颈瘟十分有利。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有利于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蚜虫、等在夏秋蔬菜上造成危害。

【纠错】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