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 | |
娄底市植保植检站 | 2019年05月17日 |
草地贪夜蛾又称秋粘虫,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繁殖倍数高、寄主作物多、暴食危害重等特点,原产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玉米苗期受害一般可减产10%-25%,严重危害田块可造成毁种绝收。国内2019年1月云南省最先发现,到目前为止我市双峰县、新化县在玉米地已发生。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培训,切实做好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预警工作,及时掌握该虫发生动态,适时指导开展应急防治。
一、发生实况:5月15日在新化县炉观镇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2.4亩,同天双峰县印塘镇也发现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4.6亩,全部在玉米上为害。百株虫量0.5-4头,最高达13头,被害株率0.5-3.5%,最高达8.2%。
二、积极开展监测:目前我市春玉米大多处于苗期,适宜草地贪夜蛾取食为害。各地植保部门应积极采取各种手段,深入田间地头,通过性诱、灯诱和田间调查等方法,对玉米种植田块开展全面调查,掌握草地贪夜蛾实际发生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防治。
三、加强宣传培训和及时防控:各地植保部门要加强宣传培训,通过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广播、电视、现场讲解等多种形式开展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控技术宣传,让农户和防治组织了解掌握草地贪夜蛾的识别要点和防控技术,及时开展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
四、防治意见:对于发生程度较轻、零星发生的田块,可以采取人工捕杀的办法降低田间虫口密度。由于该虫主要在玉米心叶及周边嫩叶为害,化学防治时应以点喷为主,对准玉米心叶位置精准喷施农药,防治最佳时期在低龄幼虫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防治药剂:施用绿僵菌、苏云金杆菌制剂、多杀菌素等 生物农药(初孵幼虫期)或氯虫苯甲酰胺、氟氯氰菊酯、溴氰虫 酰胺等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