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
湘潭市植保植检站 2019年04月02日

湘潭市2019年水稻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测及分析

3月中旬至4月初,湘潭市植保植检站组织各县(市)区植保站站长和测报负责人开展越冬技术调查,通过从病虫越冬基数、作物品种布局、栽培条件、气候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讨论,预测我市2019年水稻病虫害总体中等偏重发生,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1387.7万亩。预测二化螟、稻飞虱偏重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290万亩、560万亩;纹枯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17万亩;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稻杆潜蝇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310万亩、38万亩、70万亩;稻瘟病、稻曲病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7.5万亩、22万亩;稻水象甲、大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中等发生,预计面积45万亩、2万亩、3万亩。

预测依据:

一、冬后残留基数

二化螟:冬后残留基数全市加权平均每亩残留虫量7453头,与去年同期(11278头)下降明显,田间死亡率为2.7%,较去年(5.84%)下降,最高丘每亩有活虫57000条,具备大发生的基数条件,预测今年大发生。

纹枯病:据冬后调查,全市加权平均每亩菌核量17.02万粒,与去年同期(16.09万粒)有所增加,菌源基数大,具备大发生的基数。

二、耕作制度和品种布局

(一)我市的耕作制度增加病虫害的防治难度。今年我市水稻种植面积预计早稻105万亩,中稻35万亩,晚稻112万亩。今年我市将继续进行种植结构调整,一季稻与双季稻混栽程度高的现象短期难以扭转,害虫有大量转移的寄主桥梁田,易造成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等多种害虫的世代重叠和转移为害,使防治难度仍然较大。(今年调查发现,湘莲种植区湘潭县花石镇莲藕茎秆内有大量二化螟越冬。)

(二)品种布局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流行。优质稻种植面积大,优质水稻自身的抗病耐虫能力差,特别是大部分的优质稻品种,抗病性差,极有利于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的暴发流行。中晚稻以杂交稻为主,杂交稻植株高大,茎杆粗壮,营养丰富,生育期长,有利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害虫的发生为害。

三、气候条件

按照气象规律,湘潭市7-9月降水略偏多,雨水相对集中在5月中下旬、6月中上旬,早稻生长期间降水普遍较多,有利于迁飞性害虫的降落繁殖,特别是5、6月降水集中,正值早稻孕穗抽穗期,极有利于稻瘟病的暴发流行。8、9月份,受台风影响,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迁入,将给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防治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8月底至9月初的“寒露风”,对晚稻稻曲病、稻瘟病的发生也极为有利。9月北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随气流大量回迁,有利于晚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

四、其他原因

(一)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短缺制约了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由于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短缺,一方面农户施有机肥的积极性不高,多以化学肥料为主,施肥结构的不合理,降低了水稻自身抗病虫能力,禾苗普遍早生快发、生长嫩绿,将有利于其取食和繁殖;另一方面由于广大农民朋友“重治轻防、重虫轻病”的植保观念,极易导致水稻病虫害大发生,增加了防治难度。

(二)抗药性增强。部分地区长期使用同一类药剂进行防治,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加。如长期使用康宽等药剂,导致二化螟对康宽等一类药剂产生较强的抗药性,防治难度加大。

【纠错】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