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期 | |
长沙市植保植检站 | 2019年05月08日 |
草地贪夜蛾又称秋粘虫,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繁殖倍数高、寄主作物多、暴食危害重等特点,原产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玉米苗期受害一般可减产10%-25%,严重危害田块可造成毁种绝收。国内2019年1月云南省最先发现,后广西、广东、贵州、湖南陆续发生,目前我省已有4县发生。
一、发生情况
4月26日我省宜章县岩泉镇胡家村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随后新宁县、道县和江华县相继发生,截止5月5日,全省发生面积180余亩,全部在玉米上为害。据各地田间调查:田间以2-4龄幼虫为主,部分达到5龄,百株有虫一般2-6.2头,高的达25-40头;为害株率一般5%-15%,高的20%-37%,其中江华县局部田块最高达70%以上。
二、积极开展监测
目前我市春玉米大多处于苗期,适宜草地贪夜蛾取食为害。各地植保部门应积极采取各种手段,深入田间地头,通过性诱、灯诱和田间调查等方法,对玉米种植田块开展全面调查,掌握草地贪夜蛾实际发生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防治。并通过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广播、电视、现场讲解等多种形式开展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控技术宣传,让农户和防治组织了解掌握草地贪夜蛾的识别要点和防控技术,一旦发现,及时开展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
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培训,切实做好草地贪夜蛾的普查工作,及时掌握该虫发生动态,一旦发现,及时上报(湖南省植保植检站联系人:雷振东,13873127635,0731-84433082,邮箱:leizd0321@163.com;长沙市植保植检工作站联系人:姚艳红,0731-88665633,wqq65@163.com)。
三、防治措施:对于发生程度较轻、零星发生的田块,可以采取人工捕杀的办法降低田间虫口密度;由于该虫主要在玉米心叶及周边嫩叶为害,化学防治时应以点喷为主,对准玉米心叶位置精准喷施农药,防治最佳时期在低龄幼虫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已防治田块,要做好查漏扫残工作。
公益提示:
1.坚持“政府支持、部门引导、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原则,大力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又好又快发展。
2.《湖南省植物保护条例》第十条和第三十条规定,病虫情报由植物保护机构负责发布,其他单位和个人擅自发布病虫情报,情节严重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给农业生产经营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