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
娄底市植保植检站 2019年04月04日

2019娄底市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

4月1日我站召开了全市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根据冬前冬后调查基数、当地种植结构及作物布局、中长期气候条件,结合近年病虫发生情况综合分析,预计2019年我市水稻主要病虫害将偏重发生,二化螟大发生,局部特大发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稻瘟病、纹枯病中等发生;稻曲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偏轻发生。玉米病虫害以玉米螟、蚜虫、纹枯病为主,偏轻发生。蔬菜病虫害瓜食蝇偏重发生。柑橘大实蝇偏重发生。  

一、水稻病虫害

(一)虫害

二化螟大发生,其中双峰全县大发生、娄星区、新化、涟源部分乡镇大发生。全市预计发生面积486万亩次。稻飞虱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15万亩次。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07万亩次。

(二)病害

纹枯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96万亩次。稻瘟病中等发生,但在感病品种上流行风险大,如遇适宜气候则会发生严重,全年发生面积55万亩次。稻曲病全年中等发生,但在中晚稻上部分乡镇偏重发生,全年发生面积23万亩次。主要原因是推广高产优质稻品种抗性差,抽穗期天气条件对稻曲病发生流行有利。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偏轻发生,随着优拌、高巧拌种技术的推广,对南黑流行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预计今年发生面积12万亩次。其它病虫害细菌性条斑病偏轻发生;小球菌核病、基腐病在涟源、新化部分乡镇偏轻发生。稻象甲偏轻等发生,稻水象甲轻发生。稻秆潜蝇在山区中稻田发生较普遍。

(三)预测主要依据

1、田间冬后调查基数大。二化螟全市加权平均每亩幼虫16094头,比去年高1830头,死亡率6.29%。新化西河、石冲口、炉观、洋溪、上梅等地调查,平均每亩有幼虫13682头,是去年的1.6倍,最高丘块6.12万头;涟源渡头塘、荷塘、金石等乡镇调查平均每亩4万头,比去年高1.3倍,最高丘龙塘珠梅19.8万头;双峰冬后调查平均每亩幼虫量10029头,高丘达3.2万条,虽然比去年低700头,但仍具备大发生的基数条件。娄星区平均每亩4.47万头,比去年多12700头,最高丘14.76万头。新化、涟源、娄星区是近十年来基数最高的年份。纹枯病菌源冬后调查平均每亩菌核14.37万粒,具备纹枯病偏重发生的菌源条件。稻瘟病、稻曲病在发生区菌源充足,具备偏重流行的菌源基础。

2、气候条件2019年汛期(4-9月)全市平均降雨总量在1100毫米左右,比历年同期1012.6毫米偏多一成,时间分布集中在5-6月份,预计主雨期在7月上旬结束,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涝重于旱,有利纵卷叶螟和稻飞虱迁入和危害,同时近年稻瘟病、稻曲病等气候型病害易感期与阴雨天气相遇几率大,有利于稻瘟病、稻曲病流行。

3、栽培措施①耕作制度:一季稻种植面积大,且单双混栽依然存在,栽插期和生育期不整齐,桥梁田多,有利于二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的繁殖和转迁危害。另外,水稻主栽品种仍以粗秆大穗、优质高产型为主,后期生长量大、田间郁闭,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同时,主栽品种抗病性参差不齐,感稻瘟病和稻曲病品种比例较高,利于病害发生流行。而且机械收割和秸秆还田等耕作措施有利于虫源、菌源基数的积累和病虫害的加重发生。②二化螟对防治药剂表现较高抗性。由于氯虫苯甲酰胺的多年推广使用,使用频次高,二化螟对其产生了较高的抗性,目前缺乏高效对路防治药剂。③防治时间难以把握。二代开始出现多个蛾峰,田间虫态并存,给防治适期选择造成极大难度。插花种植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水稻品种多,播期不一致,为二化螟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食料。

二、玉米病虫害

全市玉米种植面积68万亩,预计全市玉米病虫害偏轻发生,以玉米螟、蚜虫、纹枯病为主。玉米螟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9万亩次,5月中下旬开始为害。越冬基数调查平均百杆有虫25头,比去年少2头,玉米拔节期喇叭口与玉米螟孵化期相吻合,利于其取食为害。蚜虫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1万亩次。纹枯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7万亩次。其它病虫害大斑病、小斑病、粘虫、叶甲等偏轻发生。

三、蔬菜病虫害

蔬菜种植面积55万亩,蔬菜病虫偏重发生,其中虫害中瓜食蝇、菜青虫、小菜蛾、菜蚜偏重发生,豇豆荚螟、斜纹夜蛾、小地老虎、烟青虫等中等发生;病害中霜霉病偏重发生,疫病、软腐病、炭疽病中等发生。西瓜病害偏重发生,以炭疽病、枯萎病为主。

四、果树病虫害

全市果树以柑桔、梨、奈李、杨梅为主,预计全年病虫害中等发生。其中柑桔大食蝇偏重发生,其他柑桔病虫偏轻发生;梨树梨茎蜂、梨黑星病、锈病偏轻发生,其他果树病虫如灰霉病、叶甲、天牛、夜蛾等偏轻发生。

 

 

【纠错】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