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 | |
永州市植保植检站 | 2019年04月04日 |
根据各县区冬后病虫基数调查,结合种植结构、耕作制度、春耕备耕、气象条件以及历年有害生物发生实况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9年我市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总体发生程度为偏重发生(4级),局部个别有害生物大发生。现分述如下:
一、水稻病虫
2019年我市计划种植水稻648.43万亩,其中早稻284.43万亩,中稻(一季稻)73.55万亩,晚稻290.4万亩。优质稻种植面积500.9万亩,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77.2%。
预计今年我市水稻有害生物总体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约4621.5万亩次,其中水稻纹枯病大发生,二化螟、稻飞虱偏重发生,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中等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仍有潜在流行的风险,具体趋势见下表:
(一)水稻主要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表(单位:级、万亩次)
病虫害名称 |
发生程度 |
发生面积 |
病虫害名称 |
发生程度 |
发生面积 |
稻飞虱 |
4 |
870 |
纹枯病 |
5 |
530 |
卷叶螟 |
3 |
577 |
稻瘟病 |
3 |
70 |
二化螟 |
4 |
688 |
水稻黑条矮缩病 |
2 |
69 |
大螟 |
1 |
5 |
稻曲病 |
3 |
88 |
三化螟 |
1 |
1 |
细条病 |
2 |
16 |
稻象甲 |
2 |
22 |
叶鞘腐败病 |
2 |
14 |
稻蓟马 |
3 |
90 |
农田杂草 |
4 |
810 |
稻秆潜蝇 |
2 |
35 |
农田害鼠 |
3 |
650 |
另外,福寿螺、稻瘿蚊、稻叶蝉、稻蝽象、赤斑黑沫叶蝉、恶苗病、胡麻叶斑病等有一定程度的发生。
(二)主要预测依据
1、病虫冬后基数
(1)二化螟 有效虫源田面积284万亩左右,每亩越冬虫量一般为1500~8940头,东安县南桥镇最高39666头,全市加权平均为7020头(同比去年减少3644头);其中道县17856头、双牌8935.7头、零陵8361头、东安7326.7头;死亡率加平为7.9%(同比去年下降1.32个百分点),虫口基数各地高低不一、分布不匀,具备大发生基数,特别是零陵、双牌、东安、祁阳、道县等县区板田的冬后基数特大;另外,据东安县植保站调查,二化螟发育进度同比去年推迟,成虫羽化高峰预计推迟5~10天。三化螟 在主发区冬后调查未发现。
(2)纹枯病 有效菌源田面积215万亩左右,冬后每亩菌核量一般在3.2~10.3万粒之间,加权平均7.31万粒,比去年少0.89万粒,仍具备大发生菌源基数。
(3)稻瘟病 室外稻草带菌率一般为0.03~4.3%,平均0.52%,比去年低0.01个百分点;室内稻谷带菌率一般有0.03~6.2%,平均0.61%,比去年同期低0.04个百分点。
(4)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历年我市白背飞虱迁入早、量大;白背飞虱带毒率高低影响其发生程度,有潜在流行的风险,防控不容忽视。
(5)农区害鼠,全市农田捕获率为1.2~7.0%,平均3.2%,比去年高0.1个百分点;农舍捕获率为1.5~8.5%,平均4.1%,与去年持平,参考历年近似数据,具备中等发生基数,局部偏重发生。
2、耕作栽培因素
(1)早稻抛秧、机插秧面积大,移栽早,密度高,长势好,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利于病虫发生。(2)单、双季稻混栽,以粗秆大穗、优质高产型品种为主,栽插期、生育期不整齐,桥梁田多,有利于“两迁”害虫、螟虫等辗转为害。(3)优质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且品种抗性差,有利于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的发生。(4)以化肥为主且用量大,农家肥极缺,易使水稻出现早衰现象,抗性降低,有利于病害的发生。(5)晚稻机收面积大,高茬收割,粗秆品种比例高,有利于虫源积累、越冬和发生为害。
3、气象因素
(1)去冬今春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5成左右,不利于螟虫的越冬存活和春季发育。(2)我市5~6月雨水偏多且集中,有利于“两迁”害虫迁入和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的发生流行,同时又不利于防治。(3)山区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稻瘟病、稻曲病、稻秆潜蝇、稻蟓甲等病虫发生。
4、药械和人为因素
(1)二化螟已对我市主治药剂的抗性增加,防效逐年下降。(2)田间害虫天敌的种群数量在下降,不利于自然控害。(3)施药不科学,水少药多现象较普遍,药剂混杂,复配药剂多,防效不佳。
二、柑桔病虫
2019年我市桔柑种植面积约103万亩,预计桔柑主要病虫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在588.2万亩次以上。
(一)柑桔主要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表(单位:级、万亩次)
病虫类别 |
发生程度 |
发生面积 |
病虫类别 |
发生程度 |
发生面积 |
红蜘蛛 |
4 |
138.4 |
柑桔大实蝇 |
2 |
1.4 |
潜叶蛾 |
3 |
82.5 |
溃疡病 |
3 |
37.1 |
锈壁虱 |
3 |
40.8 |
炭疽病 |
3 |
32.8 |
蚧类 |
3 |
44 |
疮痂病 |
2 |
19.3 |
黑刺粉虱 |
2 |
7.6 |
煤烟病 |
2 |
11.7 |
花蕾蛆 |
2 |
16.3 |
树脂病 |
2 |
20.9 |
粉虱类 |
2 |
57.4 |
砂皮病 |
2 |
10.2 |
其它虫害 |
2 |
32.9 |
其它病害 |
2 |
21.4 |
(二)主要预测依据
1、病虫基数。据东安县植保站3月下旬在大庙口镇、端桥铺镇、鹿马桥镇等地柑桔主栽区观测调查:柑橘红蜘蛛平均百叶有蛛62.0头(去年同期25.0头),平均有虫叶率4.0%(去年同期9.0%),虫口基数略高于去年同期,虫口分布率略低于去年同期;柑橘黑刺粉虱平均百叶有虫6.0头(去年同期35.0头),有虫叶率1.8%(去年同期11.0%),虫口基数低于去年同期;江永县3月下旬在潇蒲镇允山香柚场调查,疮痂病病叶率0.16%,;溃疡病病叶率0.11%;炭疽病病叶率0.34%,红蜘蛛180只/百叶。祁阳县调查:红蜘蛛越冬基数百叶螨卵量215粒。柑桔粉虱百叶虫量29头,具备中等发生虫源基数;柑桔矢尖蚧百叶虫量48头,较去年稍少。黑刺粉虱百叶虫量89头,比去年稍少。柑桔疮痂病病叶率2.1%,发生主要以温州蜜柑为主,炭疽病病叶率3.3%,应重点注意柑类果梗型炭疽病的流行。柑橘木虱在道县、江永、回龙圩等黄龙病重发区虫口基数仍较大;黄龙病病树无法彻底砍除,菌源依然存在。
2、栽培管理因素。(1) 近年柑橘价格好,扩园面积较大,以橙类、沃柑和杂柑为主,加之果农私自调运未经检疫的苗木以及接穗,有利于柑桔溃疡病、柑橘黄龙病等检疫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2) 柑桔园生草栽培面积也逐年扩大,有利于柑桔有益生物的越夏和繁殖,可减轻病虫的发生为害。(3)柑橘园有机肥施用量逐年减少,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且偏施氮肥,有利于病虫发生。(4)柑橘价格逐年上升,橘园管理水平上升,果农重视病虫防控,柑橘螨类发生面积下降、发生程度下降。
3、气象因素。 (1) 春季气温适宜,雨量充沛,有利于病虫害发生; (2)3~5月和10~11月的温湿条件有利于柑桔红蜘蛛春秋两季的发生;7~8月气温条件有利于锈壁虱的发生。
4、农药械。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进一步推进,有利于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三、蔬菜病虫
2019年我市蔬菜种植面积236万亩,预计主要病虫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在499万亩次以上。
(一)蔬菜主要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表(单位:级、万亩次)
病虫类别 |
发生程度 |
发生面积 |
病虫类别 |
发生程度 |
发生面积 |
菜蚜 |
4 |
80 |
辣椒炭疽病 |
3 |
12.5 |
斜纹夜蛾 |
2 |
30 |
十字花科霜霉病 |
3 |
20 |
小菜蛾 |
3 |
51 |
灰霉病 |
2 |
6 |
菜青虫 |
4 |
62 |
瓜类枯萎病 |
2 |
11 |
豇豆荚螟 |
2 |
12 |
白菜软腐病 |
3 |
12 |
烟青虫 |
3 |
15 |
作物疫病 |
3 |
20 |
小地老虎 |
3 |
20 |
茄科作物青枯病 |
3 |
8 |
甜菜夜蛾 |
2 |
10 |
辣椒病毒病 |
2 |
5 |
烟粉虱 |
2 |
11 |
猝倒病 |
2 |
5 |
黄曲条跳甲 |
3 |
20 |
辣椒细菌性斑点病 |
2 |
2 |
瓜绢螟 |
2 |
11 |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
2 |
2 |
其它害虫 |
2 |
34 |
其它病害 |
2 |
42 |
(二)主要预测依据
1、病虫基数。我市蔬菜畅销粤港澳,蔬菜基地多,种植面积大,病虫基数大,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与为害。
2、栽培制度因素。(1)蔬菜品种多、复种指数大,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与为害。(2)重茬连作、串灌等现象普遍,有利于病源累积、繁殖和传播。(3)土壤和种子消毒不严,少施、轻施有机肥,重施化肥,有利于病虫发生。(4)重化学防治,轻绿色防控技术,病虫抗药性逐年加大,防效不佳。
3、气候因素。(1)去冬今春,低温阴雨寡照天气较多,导致蔬菜长势偏弱,抗性下降,有利于病虫的发生与流行。(2)5~6月雨日、雨量较多,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四、玉米病虫
2019年我市玉米种植面积79.4万亩,预计主要病虫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207万亩次以上。
(一)玉米主要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表(单位:级、万亩次)
病虫类别 |
发生程度 |
发生面积 |
病虫类别 |
发生程度 |
发生面积 |
玉米螟 |
3 |
43 |
纹枯病 |
3 |
22 |
蚜虫 |
3 |
35 |
玉米大斑病 |
2 |
9.5 |
玉米粘虫 |
1 |
6 |
玉米小斑病 |
2 |
8 |
其它虫害 |
2 |
15 |
玉米锈病 |
2 |
9 |
(二)主要预测依据
1、越冬基数。全市玉米螟越冬基数百秆活虫12头,比去年同期多1头。东安县植保站3月底在水岭乡、新圩江镇、花桥镇等地玉米主栽区调查:百秆残留活虫4.2头(去年同期10.7头,历年同期46.8头),死亡率1.02%(去年同期3.34%,历年同期2.70%),具备偏轻发生基数。当前平均化蛹率0.00%(去年同期25.21%,历年同期10.9%),预计成虫羽化高峰推迟5~7天。江华县冬后基数为15头/百秆(去年12头/百秆)。
2、春播后低温寡照时日较多,有利于苗期病害发生。
3、种植面积大,连作现象严重,菌源丰富,有利于病害发生。
4、种植密度大,高肥水管理栽培,通透性差,有利于病虫发生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