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期
邵阳市植保植检站 2018年07月01日

邵阳市水稻病虫害上半年发生 情况总结及下半年发生趋势分析

一、早中稻上半年发生情况总结

今年我市早稻种植面积260万亩,中稻种植120万亩。上半年早中稻病虫属偏重发生,两迁害虫和病害呈现明显的前轻后重情况。稻飞虱略重于去年,轻于常年。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与去年相当,轻于常年。二化螟发生程度略重于去年和常年;纹枯病早稻发生程度略重于去年,与常年相当;中稻目前轻于去年。稻瘟病发生轻于去年,明显轻于常年。其中纹枯病偏重发生,二化螟偏重发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中等发生。全市早、中稻病虫发生面积1737万亩次,其中虫害发生面积1354万亩次,病害发生面积383万亩次。通过防治基本将稻谷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内(具体各病虫害发生情况见省系统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前期发生情况统计及中后期发生趋势预报表)。

1、稻飞虱  3级。今年我市稻飞虱迁入较晚,前期迁入峰次少,迁入累计虫量较高。4月8日武冈市灯下始见白背飞虱成虫,去年为4月9日,前年4月3日。5月9日出现第一个迁入峰,比去年5月14日早5天,比前年4月14日左右晚25天。5月出现2个大迁入峰,一般在5月17日、5月27日左右,(去年为 6月11日,6月20日左右。前年为5月5日和5月15日)累积迁入量明显多于去年,但略少于常年。上半年新邵、邵东、武冈市单灯飞虱量为3146只比去年2797多12.5%(前年为3924)。6月之前田间虫量和去年差不多,始终较低。6月以后虫量开始逐渐超过去年。6月5日早稻百蔸虫量723只,比去年同期的701只多3.1%,中稻百蔸虫量741只,比去年同期的379只多95.5%。此外褐飞虱4月12日邵东灯下始见,比去年4月26日早14天。

2、稻纵卷叶螟  3级 今年稻纵卷叶螟蛾迁入较早、迁入峰次多,蛾量偏多。发生略重于去年。上半年新邵、邵东、武冈市单灯蛾量为244只比去年153多59.5%。今年隆回县4月15日始见蛾,比去(武冈、邵阳县5月6日灯下始见)早21天。5月5日田间始见比去年9日早4天。5月5日左右出现第一个迁入峰(去年为5月16日),此后迁入不断,但蛾量均不大。5月30日出现主峰突增日,迁入量激增(去年在6月11日)。6月5日早稻系统赶蛾蛾量为360只,较去年同峰(6月12日)的192只/亩多87.5%,但比前年少。6月12日,早稻幼虫量7110头,比去年同期2256头多215.2%。中稻3038头,比去年1462多107.8%。6月15日后,28度以上的高温干旱天气多,对稻纵卷叶螟产卵量和孵化率影响大。危害程度明显减轻。

3、二化螟  4级 全市冬后二化螟加权平均每亩活虫7423头,比2017年同期(6238头/亩)高19%。与常年比属偏高水平,具备大发生虫源数。受3、4、5月气温较高影响(平均气温均高于去年和往年),二化螟发育进度提前,化蛹盛期一般在4月12~18日,成虫羽化盛期一般在4月25~5月2日左右,比去年早2-3天,卵孵高峰期在5月5~12日。发蛾期长、峰次多,虫量与去年略偏多。5月15日低龄幼虫高峰期亩平幼虫量12473头,比去年同期(9569头/亩)高30.3%,平均枯鞘兜率23%,枯鞘株率9.9%,分别比去年同期低0.4个百分点(22.6%)和1.8个百分点(8.1%)。今年6月平均气温较历年相当,但比去年高将近2度。预计二化螟羽化盛期一般在6月30~7月4日左右,二代卵孵高峰期在7月7~12日,比去年早4天。

4、稻瘟病 3级  整体发生较轻。早稻叶瘟田间始见于5月12日与去年9日晚3天。4月、5月降水均偏少,稻瘟病发展较缓慢。早稻叶瘟发生面积小5月29日,全市发生0.7万亩(去年3万亩),早稻市平病蔸率2.2%,病株率1%,病叶率0.4;分别比去年同期低0.5个百分点(病兜率2.7%),0.2个百分点(病株率1.2%%)和0个百分点(病叶率0.4%)。6月以后雨水多流行加快。主要发病品种有中早39,湘早籼45号,陵两优942等。中稻5月29日田间始见,比去年晚3天。6月中旬进入流行。主要发病品种有:Y两优2号、两优389、Y两优9918、C两优513 ,Y两优302、深两优5814等,中稻发生较早稻重,尤其是局部地区感病品种,但也比去年发生轻。6月13日,中稻市平病蔸率3.6%,病株率1.2%,病叶率0.3;分别比去年同期低2.4、1.7、0.4个百分点(病蔸率6%,病株率2.9%,病叶率0.7)。

早稻穗瘟始见于6月20日,比去年晚1天。由于早稻破口期雨水较少,病穗率较轻,穗瘟发病面积不大。(6月雨量虽然多于历年,但雨量主要是集中在6月20日的暴雨)6月27日穗瘟发生0.61万亩,病穗率1.6%(去年0.8万亩,病穗率3%)。仍有个别品种局部发生重,比如洞口中早39病兜率、病株率分别达100%、68%。

5、纹枯病  4级 早稻纹枯病5月11日始见,比去年5月19日早8天,4、5月高温干旱天气多,纹枯病发病速度慢, 6月上旬流行速度加快,中旬后进入垂直流行盛期。6月19日,全市早稻平均病蔸率25.5%,病株率8.3%,比去年的病蔸率21.1%,病株率8.1%略高。中稻纹枯病6月16日始见,比去年晚2天,6月底进入水平流行盛期,6月27日,中稻平均病蔸率7.8%,病株率2.5%,明显低于去年(病蔸率12.3%,病株率3.9%)。

6、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1级 今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9.6万亩,发生面积大于去年4万亩,早稻平均病兜率0.6%,中稻0.7%。病兜率均不高。

二、下半年中晚稻病虫发生趋势分析

今年全市中稻种植面积128万亩,晚稻面积283万亩。根据当前病虫残留基数、品种布局、栽培制度、参照历年病虫资料,结合气候因素,综合分析,预测我市下半年中稻中后期和晚稻病虫将大发生,虫害大于病害,其中稻飞虱、纹枯病为大发生,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偏重发生,稻瘟病中等发生(具体发生程度与面积预测见省系统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前期发生情况统计及中后期发生趋势预报表)。

(一)下半年中晚稻病虫发生趋势预测

预计下半年中晚稻病虫属大发生,发生面积2356万亩次,其中虫害发生1811万亩次,病害发生545万亩次。主要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其次为稻曲病、稻杆潜蝇、稻蓟马等病虫。其中最值得警惕的为二化螟和稻飞虱。

若遇到有利天气条件,中、晚稻的中高档优质稻与老病区的重感品种稻瘟病将会大流行。重感稻曲病品种的稻曲病也将爆发危害。

此外,蝗虫、霜霉病、细条病、稻赤斑沫蝉、稻粒黑粉病等偏轻至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

(二)预测依据

1、病虫残留基数

早稻后期和一季稻病虫残留基数较大。据各县市区植保站6月27日调查,稻飞虱加权平均百蔸虫量为518只,百兜卵量498粒,比去年同期的483只、614粒分别高7.2%、低23.3%。稻纵卷叶螟亩平蛾量169只,比去年同期184只少8.9%;亩卵量5886粒比去年同期9224粒少36.2%,亩平幼虫量3707头比去年同期3782头少2%。二化螟1代后期残留虫量亩平1329头,比去年1189头多11.8%。稻叶瘟发生面积14.5万亩次,早稻平均病蔸率1.5%,病株率0.5%,病叶率0.2%,中稻病蔸率2.8%,病株率1.2%,病叶率0.3%。(去年早稻平均病蔸率7.2%,病株率3.2%,病叶率1.6%,中稻病蔸率6%,病株率2.8%,病叶率1%。)。纹枯病发生面积245万亩次,早稻平均病蔸率27%,病株率8.5%,晚稻病蔸率7.8%,病株率2.5%(去年早稻平均病蔸率25.3%,病株率10.3%,晚稻病蔸率12.3%,病株率3.9%)。

2、中晚稻品种布局

2018年全市计划种植优质稻500万亩,种植面积和去年一样,占水稻种植面积为75.8%,和比例与去年(75.2%)略高,其中高档优质稻130万亩,比去年98万亩多32万亩。优质稻特别是高档优质稻抗病性差,今年感纹枯病品种比率85.6%,感稻瘟病品种比率51.3%。今年主要种植的感病品种中,潭两优143、金优458、Y两优2号、淦鑫203、湘晚籼13号等为感瘟品种,两优036、T优300、两优培九、两优293、Ⅱ优航1号等为感曲品种,是稻瘟病、稻曲病暴发流行危害的潜在隐患。

3、耕作制度和栽培管理

中稻、一季稻面积比较大,全市2018年一季稻种植面积120万亩,播插期不一,插花种植,抛秧和免耕培面大,都有利于螟虫和两迁害虫的发生危害。有较大部分农户缺乏平衡施肥观念,偏施氮肥现象仍较严重,易导致禾苗生长过旺,过余嫩绿,田间郁蔽度大,植株抗性降低,有利于害虫的发生繁衍和病害的扩展危害。

4、气象因素

预计7月、8月平均温度比历年偏高,雨水偏少,7月上旬雨季结束后将出现一段晴热高温天气,对稻纵卷叶螟和病害发生有一定抑制作用。“秋季(9-11月)平均气温正常略偏低,影响常规晚稻生长的寒露风天气较常年略偏早,出现在9月下旬前期,有利于晚稻穗瘟流行危害。

5、防治因素

通过近几年植保部门对优质、高效、低毒对口农药的大力推广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的扩大,病虫防治效率有所提升,将对病虫害的发展流行产生抑制作用。

公益提示:

1、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愿参与、民办公助”的原则,促进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健康发展。

2、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浪费,提高防治效果,杜绝生产性中毒事故,请使用“湖南省植保施药器械更新换代示范带动工程”项目省财政给予购置补贴的先进施药机械。

【纠错】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