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
郴州市植保植检站 2018年07月06日

2018年上半年水稻重大病虫发生实况暨下段水稻病虫防治意见

一、上半年发生实况

我市今年早稻分蘖期(5月份)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病虫发生危害轻;早稻孕穗和中稻分蘖期(6月上中旬)连续阴雨、台风、强降水等天气,导致出现明显的病虫发生流行高峰。据各县市区7月初调查数据统计:全市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481.38万亩次、较上年增加7.49万亩次(主要增加的是稻飞虱、二化螟),防治面积469万亩次、较上年增加20.76万亩次,总体呈中等发生,主要表现在“三虫两病”上: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具体发生实况如下:

1、稻飞虱:早稻偏轻发生、中稻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48万亩次、较上年同期增加24万亩次,防治面积140万亩次。加平百蔸虫量357.5头,较上年减少306.5头。安仁县4月19日始见虫(较上年迟2天),在5月12日、5月24日、6月7日、6月15日等前后有多次迁入峰,田间在5月27日-6月2日出现第一次若虫高峰。宜章4月18日始见虫,永兴5月1日始见虫,安仁、宜章6月中旬查见短翅成虫。

2、稻纵卷叶螟:早稻偏轻发生、中稻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07万亩次,较上年同期减少13.8万亩次,防治面积100万亩次。亩平幼虫量2137.3头,较上年略减;卷叶率1.5%。安仁县灯下报表显示:4月21日始见虫,较上年提前15天,5月29日、6月7日、6月24日等前后有明显迁入峰。田间在6月17-23日出现第一次幼虫高峰。

3、二化螟: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12万亩次,较上年同期增加8万亩次,防治面积120万亩次。亩平幼虫量1086.5头(较上年增加205.9头),最高达6000头/亩(苏仙),枯心率0.6%,安仁县3月25日始见蛾(较上年早6天),宜章县3月28日始见蛾。

4、纹枯病:中等发生(上年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06万亩,较上年同期减少5.5万亩,防治面积100万亩。病株率10.5%(上年病株率24.1%),较上年危害明显减轻。5月底仅苏仙区始见,宜章县比上年推迟10天始见。6月中旬早稻田进入流行高峰期,7月上旬中稻田开始流行发生。

5、稻瘟病:轻发生,主要在苏仙、北湖、资兴等地发生,发生面积8.37万亩,较上年同期减少0.92万亩,防治面积9万亩。发生最早的是苏仙区,5月20日始见,较上年发生时间迟、发生程度轻。主要还是在老病区和部分优质常规稻发生。病叶率3.6%(资兴局部病叶率为23.5%)。穗颈瘟暂未发生。

6、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资兴市中稻零星发生,发生面积0.01万亩,病蔸率0.3%。

二、下段防治意见

市气象部门预测,我市7-9月降水总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两成左右,高温天气日数接近常年,有涝有旱;有2~3个台风登陆,台风影响的降雨时段在7月中旬和8月中下旬;预计9月下旬出现寒露风。由此可以看出以上湿热气候条件对“两迁”害虫、二化螟的发生繁衍以及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流行性病害的扩散蔓延较为有利。

当前早稻即将收割,病虫逐渐转移危害中稻、一季晚稻以及双季晚稻秧田,各县市区要加强田间病虫监测,搞好分类指导,科学安排防治。中稻和一季晚稻主治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兼治稻瘟病、稻秆潜蝇等;双季晚稻秧田主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和稻瘟病。防治药剂提倡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换与混配,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药剂。


公益提示:

1.坚持“政府支持、部门引导、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原则,大力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又好又快发展。

2. 大力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纠错】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