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
邵阳市植保植检站 2018年04月06日

邵阳市2018年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分析

根据冬后病虫调查基数,结合农作物品种布局、栽培管理条件、历年病虫资料、气候条件等因素,全市测报人员综合分析,预计2018年全市农作物病虫总趋势为偏重发生。

一、水稻病虫

(一)发生趋势

今年全市水稻计划种植面积660万亩(比去年665万亩少5万亩),其中早稻260万亩,中稻120万亩,晚稻280万亩,预计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335万亩次。其中虫害3308万亩次,病害1027万亩次。主要病虫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预测如下:

稻飞虱:发生5级,发生面积1140万亩次。

稻纵卷叶螟:发生4级,发生面积940万亩次。

二化螟:发生4级,发生面积700万亩次。

纹枯病:发生5级,发生面积600万亩次。

稻瘟病:发生3级,发生面积93万亩次,高感水稻与老病区将发生较重。

南方黑条矮缩病:发生2级,发生面积14万亩次。

稻曲病:发生3级,发生面积85万亩次。

稻秆潜蝇:发生3级,发生面积142万亩次。以前主要发生在山区中稻区和雪峰山脚沿线,现在低海拔地区同样发生较重,呈上升扩散趋势。

水稻霜霉病:发生2级,发生面积22万亩次。

稻蓟马:发生3级,发生面积113万亩次。

其它病虫:细条病与叶鞘腐败病发生2级,局部发生3级。三化螟在局部地方发生1级。此外,稻象甲、稻水象甲、稻蝗、稻瘿蚊、粘虫、细条病在局部地方发生危害。

农田鼠害:预计发生3级,发生面积305万亩次。

农田杂草:预计发生4级,发生面积1000万亩次。由于除草剂抗药性累积,杂草防控问题越发突出。

(二)、预测依据

1、病虫基数

二化螟:据冬后调查,全市二化螟加权平均每亩活虫7423头,比2017年同期(6238头/亩)高42%。高的隆回县平均每亩活虫10546头(17年为8407头),邵东县10574头。2017年冬季比2016年气温明显偏低,11月、12月、1月、2月气温与历年平均接近。1月下旬冰冻期间最低温度-4.4度,未达到过冷却点温度,对二化螟死亡率未造成较大影响。二化螟越冬死亡率为5.7%,主要由寄生蜂造成。17年4代二化螟晚稻发生量明显高于16年,导致二化螟基数高,尤其是部分双季稻基数奇高。

稻瘟病:稻瘟病17年全市发生面较广,但总体相比16年轻。稻草带菌率有所上升,冬后稻草平均带菌率为1%比去年的1.1%低0.1个百分点,谷粒带菌率为0.23%比去年0.28%高0.05个百分点,高的邵阳县稻草带菌率2.42%,新邵县谷粒带菌率1.1%。

纹枯病:受洪灾等影响,17年中稻纹枯病明显重于去年,残留菌核量大,亩平菌核量为11.8万粒,比2017年同期(11.4万粒/亩)高3.5%,高的邵阳县亩平27.8万粒;具备大发生的菌源基数。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2017年白背飞虱4、5、6月累积迁入量均小于16年,加上近几年药剂拌种、打嫁衣药等防治措施落实到位,白背飞虱带毒率低等原因,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我市发生较轻。今年白背飞虱迁入较晚,4月8日武冈市灯下始见(去年4月9日)。不排除在水稻敏感期迁入的白背飞虱虫量大,带毒率高,再次导致大规模发生。

两迁害虫:两迁害虫越冬区域广,虫源丰富,两迁害虫中稻飞虱常年大发生,稻纵卷叶螟近年多为偏重发生。

2、品种布局

2017年全市计划种植优质稻500万亩,种植面积和去年一样,占水稻种植面积为75.8%,和比例与去年(75.2%)略高,其中高档优质稻130万亩,比去年98万亩多32万亩。优质稻特别是高档优质稻抗病性差,今年感纹枯病品种比率85.6%,感稻瘟病品种比率51.3%。今年主要种植的感病品种中,潭两优143、金优458、Y两优2号、淦鑫203、湘晚籼13号等为感瘟品种,两优036、T优300、两优培九、两优293、Ⅱ优航1号等为感曲品种,是稻瘟病、稻曲病暴发流行危害的潜在隐患。

3、耕作制度和栽培管理

中稻、一季稻面积比较大,全市2017年计划一季稻种植面积仍有120万亩,播插期不一,插花种植,抛秧和免耕培面大,都有利于螟虫和两迁害虫的发生危害。有较大部分农户缺乏平衡施肥观念,偏施氮肥现象仍较严重,易导致禾苗生长过旺,过余嫩绿,田间郁蔽度大,植株抗性降低,有利于害虫的发生繁衍和病害的扩展危害。

4、气象条件

邵阳市2018年春播期平均气温较常年正常略偏高,降水略偏少,对早稻预秧较为有利。春播育秧期间强对流天气发生几率较大,可能有利于两迁害虫迁入。春寒、倒春寒出现可能性小。市气象部门预测2018年汛期(4~9月)总降水量比常年同期略偏少,其中,4月降水量接近常年;5月偏多,6月略偏多对早中稻叶瘟,早稻穗茎瘟发生有利。7~9月降水量偏少。雨水相对集中时段将出现在5月中下旬、6月旬到下旬前期,雨水集中期内局部山洪发生,洪涝发生区及水流沿线被淹的早稻或一季稻细菌性基腐病、细菌性褐条病等细菌性病害将严重发生。今年雨季结束日期在6月底或7月初。雨季结束后,全市各地将出现有干旱发生。汛期持续时间仍然较长,有利于两迁害虫的迁入与定殖危害。雨季结束早,夏季平均气温偏高,高温干旱对中晚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发展有所抑制。

二、柑桔病虫

(一)发生趋势

全市柑桔面积98万亩,预计病虫害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64万亩次。预计主要病虫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

红蜘蛛发生5级,发生面积105万亩次。

锈壁虱发生4级,发生面积51万亩次。

潜叶蛾发生4级,发生面积50万亩次。

炭疽病发生3级,发生面积40万亩次。

柑桔蚧类发生3级,发生面积46万亩次。

花蕾蛆发生3级,发生面积25万亩次。

黑刺粉虱发生3级,发生面积18万亩次。

大实蝇发生3级,发生面积15万亩次。

疮痂病发生3级,发生面积28万亩次。

(二)预测依据

1、病虫基数:柑桔病虫冬后基数较大,据各县3月中下旬调查,红蜘蛛平均虫叶率22.4%,百叶卵虫量182.4只(粒),高的园百叶螨卵878只(粒),虫量较大,分布面广。洞口柑桔蚧类平均虫株率24%,百叶卵虫量307(粒),比去年低。柑桔炭疽病平均病株率为34%,病叶率13%;疮痂病病株率为18%,病叶率10%。病害基数普遍比去年同期略低。

2、气候条件:2018年春季气温正常略偏高,但无春寒出现,有利于红蜘蛛等害虫繁殖。5、6月降水偏多、温度适宜,对疮痂病、炭疽病等病害发生有利。今年无春旱,7、8月有伏旱,有利于锈壁虱发生危害。

3、栽培管理:近几年柑桔市场疲软,销价低,桔农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桔园放松管理,既不进行冬季培肥,也舍不得花钱打药,更谈不上对桔树进行修剪,造成树势弱、残枝病叶多,将导致炭疽病、潜叶蛾等病虫加重危害。

三、玉米病虫

(一)发生趋势

玉米病虫:2018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138万亩,其中春玉米122万亩,预计病虫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54万亩次。主要病虫发生程度及发生面积:

玉米螟发生3级,发生面积97万亩次。

玉米蚜虫发生3级,发生面积65万亩次。

玉米纹枯病发生3级,发生面积57万亩次。

玉米大、小斑病发生3级,发生面积28万亩次和14万亩次。

(二)预测依据

1、冬后基数:3月中旬调查,全市平均百株有玉米螟活虫34头,比去年(39/百杆)少12.8%,冬后虫口基数较大。去年玉米蚜发生较重,越冬寄主较丰富。

2、气象因素:今年无5月低温、雨水偏多,适合玉米螟和玉米蚜虫发生危害。

3、栽培管理:近年玉米地氮肥水平较高,植株嫩绿,易感病虫;玉米杆高叶密,防治难度大,少施药甚至不施药面积多;登海9号、11号和1号,临奥1号、豫玉22号、三北2号、联合3号、东单60等主栽品种,均易受玉米螟等病虫危害。

【纠错】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