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
郴州市植保植检站 2018年04月16日

2018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

4月9日,我市召开了全市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会议,与会专家根据冬后病虫基数、中长期气象预测、耕作制度、栽培特点和历年病虫害发生规律等综合分析,预计2018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将重于上年,呈偏重发生态势,其中水稻纹枯病大发生、二化螟局部大发生;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柑橘红蜘蛛偏重发生;水稻稻瘟病、稻曲病等气候型病害如遇适宜气候条件,部分感病品种存在暴发流行的可能,水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仍有潜在流行的风险。预计全年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3211万亩次。

1、水稻主要病虫:计划种植水稻392万亩,其中早稻149万亩,中稻、一季晚稻75万亩,双季晚稻168万亩。病虫害发生面积1585万亩次。其发生特点:二化螟呈明显回升态势,迁飞性流行性病虫害重发风险高 。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见下表。

病虫种类

发生程度

发生面积(万亩次)

纹枯病

5

349

稻瘟病

3

34

稻曲病

3

59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2

19

稻飞虱

4

416

稻纵卷叶螟

4

360

二化螟

3(局部5)

290

其他病虫

2

58

预测依据:

(1)病虫冬后基数:据各地3月下旬调查,纹枯病:亩菌核量一般6.0万粒—12.6万粒,最高的是安仁县达14.6万粒,平均10.16万粒,比上年减少9.77%。稻瘟病:谷粒带菌率一般0.1%—0.5%,平均0.3%,比上年减少9.1%;稻草带菌率一般0.5%—4.1%,最高的是宜章县达10%,平均2.82%,比上年减少51.63%,纹枯病和稻瘟病田间菌源基数虽比上年略有减少,但基数依旧是高且广泛存在,具备病害流行基础。二化螟:亩活虫数一般962—6512头(其中板田最高),最高是永兴县达11865头,平均4428头,比上年增加1.4倍,具备偏重发生程度的虫源基数。“两迁”害虫: 2017年底和2018年初温度回升较快、降水偏多等因素都有利于“两迁”害虫的虫源积累。

(2)气象条件:据我市气象部门预测,郴州市2018年4-9月降雨量1150mm左右,较常年同期偏多2成。其中4~6月降雨量620mm左右,较常年同期偏多近1成;6~8月降雨量710mm左右,较常年同期偏多4成;7~9月降雨量530mm左右,较常年同期偏多3~4成。另预计今年有2~3个登陆台风影响我市,其中个别台风影响程度较重,台风降水偏多。雨水集中期主要出现在5月中旬、6月上中旬、7月上旬,8月份还会出现雨水集中时段。盛夏6~8月平均气温正常,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数接近常年。今年的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两迁”害虫的迁入繁殖、纹枯病发生流行有利。稻瘟病、稻曲病等气候型病害易感期与阴雨天气相遇几率加大,有利于稻瘟病、稻曲病等气候型病害流行。

(3)栽培因素:一是有效虫源面积大,桥梁田多。早中稻插花种植,播期长,生育期不一致,有利迁飞性害虫发生和辗转为害。二是主栽品种仍以粗秆大穗、优质高产型为主,生长量大、田间郁闭,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三是广大种植户施用有机肥严重不足,偏施重施N肥,导致禾苗生长嫩绿,给病虫害的发生带来有利条件。四是随着机收面积不断扩大,残留稻桩高,有利于水稻螟虫、纹枯病等病虫害的越冬、发生和繁殖。五是水稻主栽品种抗病性参差不齐,加之抗病品种田间占比低、部分品种抗性退化或丧失,有利于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发生流行。六是农户施药用药不科学,选药不当,不注重药剂交替轮换使用,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同时部分农户不重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导致病虫基数较大,增加了防治难度。七是秸秆禁烧、自然还田等耕作措施虽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但也有利于虫源、菌源基数的积累和病虫害的加重发生。

2、玉米主要病虫:计划种植86万亩,病虫发生面积141万亩次。玉米螟、玉米蚜虫中等发生。

3、蔬菜主要病虫:计划种植167万亩,病虫发生面积293万亩次。香芋疫病大发生,辣椒炭疽病、霜霉病、菜青虫、小菜蛾、菜蚜中等发生。

4、柑桔主要病虫:种植面积69万亩,病虫发生面积272万亩次。红蜘蛛偏重发生,潜叶蛾、蚧类、炭疽病、砂皮病等中等发生。

5、油菜、茶叶、马铃薯等其他作物病虫:病虫发生面积157万亩次。茶小绿叶蝉、油菜菌核病中等发生。

6、农田杂草、害鼠:发生面积763万亩次,中等发生。


公益警示语:

1.《湖南省植物保护条例》第十条和第三十条规定,病虫情报由植物保护机构负责发布,其他单位和个人擅自发布病虫情报,情节严重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给农业生产经营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2.大力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纠错】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