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 | |
永州市植保植检站 | 2018年04月09日 |
根据各县区冬后病虫基数调查,结合种植结构、耕作制度、气象条件以及历年发生实况等综合分析,预计2018年我市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程度总体为偏重发生(4级),现分述如下:
一、水稻病虫
2018年我市计划种植水稻653.51万亩,其中早稻312.33万亩,中稻(一季稻)33.73万亩,晚稻307.45万亩。优质稻种植面积530万亩,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81.1%。
预计今年我市水稻有害生物总体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约4767.7万亩次,其中水稻纹枯病大发生,二化螟、稻飞虱偏重发生,二化螟局部大发生,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中等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仍有潜在流行的风险,具体趋势见下表:
(一)水稻主要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表(单位:级、万亩次)
病虫害名称 |
发生程度 |
发生面积 |
病虫害名称 |
发生程度 |
发生面积 |
稻飞虱 |
4 |
910 |
纹枯病 |
5 |
515 |
卷叶螟 |
3 |
645 |
稻瘟病 |
3 |
60 |
二化螟 |
4(5) |
705 |
水稻黑条矮缩病 |
2 |
70 |
大螟 |
1 |
4 |
稻曲病 |
3 |
95 |
三化螟 |
1 |
2 |
细条病 |
2 |
15 |
稻象甲 |
2 |
21.7 |
叶鞘腐败病 |
2 |
19 |
稻蓟马 |
3 |
88 |
农田杂草 |
4 |
810 |
稻秆潜蝇 |
2 |
39 |
农田害鼠 |
3 |
650 |
另外,福寿螺、稻瘿蚊、稻叶蝉、稻蝽象、赤斑黑沫叶蝉、恶苗病、胡麻叶斑病等有一定程度的发生。
(二)主要预测依据
1、病虫冬后基数
(1)二化螟 每亩越冬虫量一般为1460—27000头,东安县最高104600头(鹿马桥镇),全市加权平均为10664头(去年4378头),是去年的2.4倍。其中零陵27000头、东安26400头、道县15546头、双牌15255头、冷水滩10385头;全市幼虫死亡率加平为9.22%(去年6.6%),比去年同期高2.62个百分点。三化螟 在主发区冬后调查未发现。
(2)纹枯病冬后亩菌核量一般为3.5-12.7万粒,加权平均8.2万粒,比去年少0.6万粒,仍具备大发生菌源基数。
(3)稻瘟病 室外稻草带菌率一般为0.03-6.8%,平均0.53%,比去年低0.19个百分点;室内稻谷带菌率一般有0.03-4.3%,平均0.65%,比去年同期低0.23个百分点。
(4)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历年我市白背飞虱迁入量大,个别县区带毒率较高,防控不容忽视。
(5)据各县(区)植保站2月中—下旬调查,全市农田捕获率为1.1—6.8%,平均3.1%,比去年低0.2个百分点;农舍捕获率为1.4—9.1%,平均4.1%,比去年高0.3个百分点,参考历年近似数据,具备中等发生基数。
2、耕作栽培因素
(1)早稻抛秧、机插秧面积大,移栽早,密度高,长势好,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利于病虫发生。(2)优质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且品种抗性差,有利于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的发生。(3)单、双季插花种植普遍,品种多播期长,生育期不一致,有利于害虫辗转危害,加大防控难度。(4)晚稻机收面积大,残留稻桩高,粗秆品种比例高,有利于二化螟的越冬、繁殖和发生为害。
3、气象因素
(1)2017年冬季2018年春季,华南、江南大部稻区温度较常年偏高1~2℃,降水量较常年偏少2成左右,对螟虫的越冬存活和春季发育有利,总体有利于“两迁”害虫越冬。(2)我市5~6月雨水偏多且集中,有利于“两迁”害虫迁入和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的发生流行,同时又不利于防治。(3)山区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稻瘟病、稻曲病、稻秆潜蝇、稻蟓甲等病虫发生。
4、药械和人为因素
(1)二化螟已对常用药剂产生了一定的抗性,影响防效。(2)田间害虫天敌的种群数量在下降,不利于自然控害。(3)专业化服务组织现大多采用飞防,用药液量小,对于内吸性不强的药剂在防治二化螟时肯定影响防效。
二、柑桔病虫
2018年我市桔柑种植面积约96.7万亩,预计桔柑主要病虫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在541.9万亩次以上。
(一)柑桔主要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表(单位:级、万亩次)
病虫类别 |
发生程度 |
发生面积 |
病虫类别 |
发生程度 |
发生面积 |
红蜘蛛 |
4 |
142 |
柑桔大实蝇 |
2 |
6.4 |
潜叶蛾 |
3 |
80 |
溃疡病 |
3 |
38 |
锈壁虱 |
3 |
55 |
炭疽病 |
3 |
34 |
蚧类 |
3 |
44 |
疮痂病 |
2 |
20 |
黑刺粉虱 |
2 |
10 |
煤烟病 |
2 |
14 |
花蕾蛆 |
2 |
13.5 |
其它病害 |
3 |
45 |
其它虫害 |
3 |
40 |
(二)主要预测依据
1、病虫基数。据东安县植保站3月底在大庙口、鹿马桥等柑桔主栽区观测点调查:柑橘红蜘蛛平均百叶有蛛25头(去年同期115头),平均百叶有卵0只(去年同期0只),平均有虫叶率9%(去年同期18%),虫口基数低于去年同期;柑橘黑刺粉虱平均难度百叶有虫35头(去年同期12头),有虫叶率11%(去年同期5.1%),虫口基数高于去年同期;江永县3月下旬在潇蒲镇柑橘园老叶上调查,疮痂病病叶率0.18%,;溃疡病病叶率0.12%;炭疽病病叶率0.38%。柑橘木虱每百株虫量0.2-0.5只,红蜘蛛225只/百叶。祁阳县调查:红蜘蛛越冬基数百叶螨卵量265粒。柑桔粉虱百叶虫量32头,具备中等发生虫源基数;柑桔矢尖蚧百叶虫量56头,较去年稍少。黑刺粉虱百叶虫量95头,比去年稍少。柑桔疮痂病病叶率2.2%,发生主要以温州蜜柑为主,炭疽病病叶率3.5%,应重点注意柑类果梗型炭疽病的流行。柑橘木虱在道县、江永、回龙圩等黄龙病重发区虫口基数仍较大;黄龙病病树无法彻底砍除,菌源依然存在。
2、栽培管理因素。(1)新种桔园以橙类、沃柑为主,有利于柑桔潜叶蛾等害虫增殖危害和柑桔溃疡病等病害流行。 (2) 柑桔园生草栽培面积也逐年扩大,有利于柑桔有益生物的越夏和繁殖,可减轻病虫的发生为害。(3)柑橘园有机肥施用量逐年减少,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且偏施氮肥,有利于病虫发生。(4)柑橘价格逐年上升,橘园管理水平上升,果农重视病虫防控,发生程度有所减轻。(5)果农私自调运未经检疫的苗木以及接穗,有利于柑桔溃疡病、黄龙病等检疫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3、气象因素。 (1) 春季气温总体偏高,雨量充沛,有利于病虫害发生; (2)3~5月和10~11月的温湿条件有利于柑桔红蜘蛛春秋两季的发生;7—8出现高温热害和夏伏旱的可能性较大,有利于锈壁虱的发生。
4、农药械。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面积不断增大,有利于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三、蔬菜病虫
2018年我市蔬菜种植面积217.3万亩,预计主要病虫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在591.2万亩次以上。
(一)蔬菜主要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表(单位:级、万亩次)
病虫类别 |
发生程度 |
发生面积 |
病虫类别 |
发生程度 |
发生面积 |
菜蚜 |
4 |
90 |
辣椒炭疽病 |
3 |
12.5 |
斜纹夜蛾 |
3 |
60 |
十字花科霜霉病 |
3 |
24 |
小菜蛾 |
3 |
50 |
灰霉病 |
2 |
8 |
菜青虫 |
4 |
61 |
瓜类枯萎病 |
2 |
11.5 |
豇豆荚螟 |
2 |
13 |
白菜软腐病 |
3 |
17 |
烟青虫 |
3 |
16 |
作物疫病 |
3 |
22 |
小地老虎 |
3 |
27 |
茄科作物青枯病 |
3 |
13.5 |
甜菜夜蛾 |
2 |
16 |
辣椒病毒病 |
2 |
10 |
烟粉虱 |
2 |
13 |
猝倒病 |
2 |
6 |
黄曲条跳甲 |
3 |
21 |
辣椒细菌性斑点病 |
2 |
2.5 |
瓜绢螟 |
2 |
11 |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
2 |
2.2 |
(二)主要预测依据
1、病虫基数。去冬今春气温较常年偏高1~2℃,有利于病虫越冬,冬后基数较大。
2、栽培制度因素。(1)品种多、复种指数大,桥梁田多,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与为害。(2)重茬连作、串灌等现象严重,有利于病源累积、繁殖和传播。(3)土壤和种子消毒不严,少施、轻施有机肥,重施化肥,有利于病虫发生。(4)重化学防治,轻绿色防控技术,病虫抗药性逐年加大,防效不佳。
3、气候因素。上半年雨水较多,气温适宜,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
四、玉米病虫
2018年我市玉米种植面积79.8万亩,预计主要病虫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176万亩次以上。
(一)玉米主要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表(单位:级、万亩次)
病虫类别 |
纹枯病 |
玉米大斑病 |
玉米小斑病 |
蚜虫 |
玉米螟虫 |
发生程度 |
3 |
2 |
2 |
4 |
3 |
发生面积 |
22 |
10 |
12 |
46 |
45 |
(二)主要预测依据
1、越冬基数较大。全市玉米螟越冬基数百秆活虫11头,比去年同期少15头。东安县植保站3月中旬在新圩江、花桥等玉米主栽区调查:玉米螟百秆活幼虫10.7头(去年同期81.1头),死亡率3.34%(去年同期1.41%),具备偏中等重发生基数。平均化蛹率25.21%(去年同期5.11%),发育进度略早于去年,成虫羽化高峰预计提早5天左右。江华县12头/百秆(去年16头/百秆)。
2、春播后低温寡照时日较多,有利于苗期病害发生。
3、连作现象严重,菌源广泛存在,有利于病害发生。
4、秸秆还田、高肥水栽培、高密度种植有利于病虫的累积和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