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期
长沙市植保植检站 2017年07月12日

长沙市2017年水稻上半年病虫发生概况及下半年病虫发生趋势分析

一、上半年水稻重大病虫发生情况

上半年全市早稻病虫发生总面积为377.16万亩次。上半年水稻病虫整体偏轻发生(2级),发生程度较上年轻。其中纹枯病中等发生(3级),二化螟、稻水象甲偏轻发生(2级),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大螟、稻蓟马、稻蝗、稻胡麻叶斑病轻发生(1级),稻瘟病局部地方发生较重,稻杆潜蝇、水稻根结线虫在宁乡局部地方发生较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早稻未发生。

1、二化螟:偏轻发生(2级)。全市发生面积73.8万亩次,较上年增加31.3万亩次。宁乡灯下4月16日始见,比上年迟15天。越冬代二化螟羽化盛期4月19日- 5月3日,卵孵盛期4月29日-5月13日。6月6日残虫量调查,一代二化螟亩平残虫量200-600头,加权平均为266头。5月15日调查:一代二化螟一般危害蔸率1~13%;最高丘块危害兜率80%,株率19.2%,其中浏阳沙市镇东门村个别丘块亩虫量达84000头;长沙县部分高丘亩平虫量16640头。据各县市区调查情况, 6月初在田间查到二化螟以二龄为主的幼虫,一代二化螟发育不整齐,由于一代二化螟有效虫源面积较大,预计二代二化螟在我市部分中稻田将中等发生。预计一代二化螟羽化盛期6月20日-7月4日,二代卵孵盛期6月27日-7月10日。上半年累计防治面积77.5万亩次。

2、稻飞虱:轻发生(1级)。今年早稻发生面积54.8万亩次,较上年减少23.2万亩次,程度较上年轻。迁入峰较上年迟、迁入量小。浏阳灯下4月11日始见白背飞虱,较上年早9天。早稻大田5月5日始见白背飞虱成虫,与上年相当。测报灯下有两次次迁入小高峰:第一次高峰5月22日浏阳测报灯下有迁入小高峰。第二次6月3-11日有迁入峰,高峰期9天共诱飞虱203头,日均22.5头,高峰日出现在6月6日,灯诱飞虱40头。一代虫量高峰期5月22平均百蔸虫量38.4头;二代若虫高峰期出现在6月中旬,6月20日早稻平均百蔸虫量为263.9头,与上年相当,最高950头,长翅成虫17.3头。其中浏阳平均百蔸虫量481头,长翅成虫31头,最高950头。目前已进行了防治,全市总防治面积16万亩次。

3、稻纵卷叶螟:轻发生(1级)。发生面积17万亩次,较上年减少7万亩次。宁乡灯下5月13日始见蛾,较上年迟7天,迁入迟、迁入量和迁入批次较上年少。稻纵卷叶螟成虫田间6月12日始见,较上年迟12天。稻纵卷叶螟6月中旬开始有迁入。长沙县6月11-13日现迁入峰,蛾峰日灯下蛾量27头。全市一代盛蛾期为6月11日-20日,盛蛾高峰日6月20日,一般亩平蛾量25-520头。据6月27日各县市区调查,全市加权亩平幼虫量1979.4头,最高亩平幼虫量4800头。二代卵孵盛期预计为7月上旬。暂未进行防治。

4、稻瘟病:轻发生(1级),局部地区偏重。全市发生面积0.1312万亩,浏阳北盛镇有小面积早稻中早39品种发生较重叶瘟,约12亩,其中严重坐蔸约0.2亩。及时防治后,病害得到有效控制。宁乡县老病区易感品种零星发病。主要品种有湘早籼24号、湘早籼45号、中嘉早17、株两优819等,全县发生面积1300亩,发病田平均病株率0.1%。长沙县因低镉感病品种种植面积较大,在水稻关键生育期及时进行了预防,发生面积较上年减少。全市预防面积8万亩。

5、纹枯病: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148万亩,较上年同期增加46万亩次。受5-6月低温影响,纹枯病发生程度较上年轻。5月22日长沙县始见,与上年相当。6月因多雨湿热天气影响病情上升快。流行期为6月6日-6月20日。据流行高峰期调查,6月20日平均病蔸率27.2%,病株率10.2%。其中宁乡6月20日病蔸率37.5%,病株率14.9%。上半年完成防治面积50万亩。

6、稻水象甲:偏轻发生( 2级)。发生面积35.1万亩,较上年减少4万亩。4月14日浏阳灯下始见稻水象甲较上年晚13天。据各县市4月下旬调查:田间一般危害蔸率19.6-67.5%,最高达100%,一般百蔸虫量27-779头,最高达3000头。

7、稻秆潜蝇:轻发生(1)。宁乡发生较重,发生面积22万亩。5月8日调查,平均破叶率9.2%,最高26.5%。

8、其他病虫:水稻根结线虫在宁乡双江口、城郊、坝塘、回龙铺等乡镇陆续有较大面积的发现,局部有失收的可能。浏阳50亩秧田恶苗病发生严重,品种玉针香。

二、中、晚稻病虫发生趋势

今年6月份雨水多,气温适宜,有利于病虫发生。病虫发生情况复杂,重发机率高;预计:水稻病虫总体偏重发生,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偏重发生;二化螟中等发生;稻瘟病、稻曲病偏轻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潜在流行风险大。

1. 二化螟:二化螟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13万亩次。

2. 稻飞虱: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56万亩次。

3. 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40万亩次。

4. 纹枯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83万亩。

5. 稻瘟病:偏轻发生,发生面积3万亩。在老病区及感病品种种植较大的地区,特别是应急性镉低积累品种种植区,一旦易感生育期孕穗抽穗阶段遭遇多雨天气,局部地区将有爆发成灾的可能。

6. 稻曲病: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5.5万亩,若水稻感病品种破口抽穗前5~7天遇适温阴雨天气,可能出现大流行。

7.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轻发生,发生面积7.6万亩,有潜在流行风险。

三、预测依据

1. 病虫基数。早稻通过防治后,仍有一定的病虫残留基数。各市州一代二化螟亩残虫量一般为200-600头,全市加权平均为266头,比去年减少56头。一代二化螟发育不整齐,6月初还能剥查到二龄幼虫。加上有效虫源田面积大,预计二代二化螟中等发生。6月27日调查,稻飞虱早稻平均百蔸虫量296.1头,最高丘1002头;稻纵卷叶螟亩平蛾量为28,亩平幼虫1979.4头;早稻纹枯病中等发生,大量菌核残落稻田,菌源充足。水稻根结线虫由于没有有效防治药剂,预计发生面积继续扩大。

2. 耕作栽培因素。部分地区一季稻插花种植且栽插期拉长,导致生育期不齐,桥梁田多而杂,既丰富了害虫的食源,又提供了其辗转为害的条件。中晚稻优质稻、超级稻种植面积继续增加,大多数品种较传统品种抗性偏弱,也有利于晚稻病虫害的发生, 晚稻抽穗期间如遇阴雨天气,稻曲病将有流行风险。稻瘟病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特别是晚稻应急性镉低积累种植品种面积大,这些品种大多抗瘟性差,致使稻瘟病流行风险增加。此外,一些高产栽培措施和部分农户偏施、迟施N肥等种植习惯,使水稻田间生长量大、田间郁蔽度大,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害虫的生长增殖及病害的发生流行。

3.人为因素:一是我市早稻有一定规模的集中育秧,统一消毒浸种催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减缓稻瘟病等病害的发生。二是专业化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的全面铺开,会提高对重大病虫及突发病虫的防控能力。三是加强中晚稻药剂拌种工作。其中浏阳市一季稻拌种比例96%,晚稻100%,全年超过95%。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机率。

公益提示:

1.坚持“政府支持、部门引导、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原则,大力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又好又快发展。

2.《湖南省植物保护条例》第十条和第三十条规定,病虫情报由植物保护机构负责发布,其他单位和个人擅自发布病虫情报,情节严重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给农业生产经营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纠错】 【打印本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